点燃音乐梦,抒写山海情

——记嘉定区“最美老干部”、杨柳初级中学退休教师赵兴洲

2023-11-09    作者:施 轩

在“梦行千里 乐在云巅”嘉定区与对口帮扶地区音乐交流演出上,16位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女孩用清澈如泉水叮咚般的声音合唱《你的答案》,并在演唱的尾声部分,将舞台一侧伴奏的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请到舞台中央,向他送上鲜花表示感谢。

这位老人就是嘉定区杨柳初级中学退休教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感动上海人物赵兴洲。他的事迹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鼓舞了50余名教师加入贫困地区支教志愿行动。


“我想要把大山里的声音给带出来”


2019年9月,临近退休的赵兴洲响应嘉定区教育局发出的援青支教号召,前往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成为当地两所学校的音乐教师。作为久治民中的第一位音乐老师,他编写汉语课件,教孩子们认识曲谱,熟悉节拍、乐器。他用心挖掘藏族学生音乐潜能,举办校园歌手大赛,并自创汉语歌曲8首,其中《神山的花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被用为当地一所中学的汉语校歌。除了每周15节音乐课,每晚,赵兴洲还主动前往当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志愿服务,为音乐爱好者答疑解惑,教他们弹奏各类乐器。一年多的时间,果洛州和久治县有60多名老师、1500多名学生听过他的音乐课。

“孩子们的声音像原石、像美玉,如果不开发出来就太可惜了。”赵兴洲感叹道,“我要尽我所能,把大山里的声音给带出来。”从青海回来后,他向嘉定区教育局提出申请,希望把一些唱歌优秀的孩子,接到上海来,参加歌唱比赛。在各方支持下,16名藏族学生到保利大剧院参加了“嘉定区与对口帮扶地区音乐交流会”,架起民族融合桥梁。


“让这些孩子们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次支教行,一生支教情。“从久治回来后,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的学生、那里的山川湖泊,久治承载了我许多的美好回忆。为此,我还特地创作了一首《久治之恋》。竭尽全力为孩子们打下基础,让这些孩子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未来人生有更多的选择,是我最大的愿望。”赵兴洲笑着说。

从久治回到嘉定后,赵兴洲未曾停下音乐教育的脚步,他的心始终牵挂着高原的孩子们。通过坚持了三年的线上“一对一”网课,赵兴洲继续教授孩子们音乐知识,鼓励他们坚持音乐梦想。他远程辅导了十余名青海学生,也一直与当地教师保持着交流。虽然许多教师并不专业,线上指导的效果也十分有限,但赵兴洲仍耐心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

“还能为孩子做点什么?”“还想再看看孩子们。”这是赵兴洲提起高原孩子们时最常说的话。今年5月,他受邀再次前往久治,观看了当地8所学校共同举行的“童心永向党 共筑中国梦”主题合唱比赛并担任评委,在热心企业的帮助下,他提前给孩子送去儿童节礼物。

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欣喜之余,更让赵兴洲欣慰的是孩子们在音乐方面的出色表现。他通过支教之旅早已将一颗颗音乐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在久治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志愿活动不应局限于音乐,要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赵兴洲的带动下,由嘉定区妇联、合作交流办牵头,爱心企业捐赠乐器的“风云音乐室”成立,10名知名音乐人、教师等成为首批志愿者,前往云南、青海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当地音乐教师。2021年、2022年,嘉定又有40多名教师前往云南、青海开展支教志愿行。其中,嘉定区青少年中心副主任余珂走进了久治民中,作为第二任音乐教师开展志愿服务,他建起民中首支学生合唱团;建立首间简易数字录音室;由久治民中合唱团演唱的《跃动远香湖》在多个音乐平台同步上线。这个跨越千里的志愿故事,正在续写更多动人篇章。

如今,年过花甲的赵兴洲仍活跃在社区的舞台上,身为江桥镇雅韵民乐队的指挥,他经常为社区排练文艺节目。“志愿活动不应该局限于音乐,而是要体现在方方面面。”谈及对未来开展志愿活动的规划,赵兴洲满怀激情,他将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带领更多人投身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