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全市可完成30家智慧养老院的建设任务

智慧无处不在 养老变“享老”

2023-10-31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103132.jpg



无感式智能照护、机器人参与送餐、看病有云诊室、洗浴有智能轨道来接送……在本市多家已建成的智慧养老院里,不少入住老人正在“尝鲜”智能科技带来的舒适与便利。今年,智慧养老院建设首次列入2023年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据市民政部门最新统计,本月底,全市可完成30家智慧养老院的建设任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服务设备的智慧化,如今的智慧养老院将智慧融入养老机构日常管理,涉及入住、餐饮、健康、生活照护、安全防护、管理运营等为老服务的全流程。


机器人助餐、助浴、巡逻


“机器人又来送饭啦!”上午910分,住在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的杨伯伯拿到了机器人送来的“小锅菜”——蛤蜊炖蛋。只见一米多高的机器人一路“哼”着欢快音乐,行至杨伯伯所住房间门前自动停下,热乎乎的蛋羹被护理员拿出递到杨伯伯的床头。

护理2区负责人顾佳丽表示,在她负责的这片区域,还住着不少重度失能老人,老人们日常洗浴最近增添了高科技助手。这一款名为助浴“天轨”的智能设备,会沿着轨道自行转弯、直行,“赶”到老人床前来接送,在老人舒适入座后,由护理员替老人绑好安全带、调整好高度,再将老人送到浴室。

此外,福利院自行研发的“安舒板”是新近上岗、帮助如厕的小帮手——老人可以借力“安舒板”行走、如厕,如需帮助时能直接按键呼叫。而在院外,“保安”机器人正在安全巡逻,家属们通过门口的一站式门禁直接刷脸进入,通过手机微信,也能实时了解老人的身体指标、用餐用药等情况。

市第四社会福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智慧终端+应用场景+数据展示”的方式,该院利用技术,构建了包含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最新信息技术与智能设备集成应用等在内的数字化体系。在24小时全流程的养老模式下,提供全时段的智慧养老场景,如智能助餐、健康监测、盲点管理、户外管理、睡眠照护、协助排泄服务等不同服务场景,来满足了院内高龄、失能、失智等老年群体多样化的需求。


“全员驾驶舱”让人安心


一走进普陀区枣阳路上的城怡养护院,陪伴型智能机器人“小城”立即迎上来,介绍、引领、回答问题。在前台办理入住手续,老人只需亮出身份证,信息登记、健康评估、建立一人一档……全程电子化操作,手续大大简化。

79岁的李伯伯因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每天需服用多种药物。每天早餐后,多种药片组合“打包”送至床头,让他觉得服务贴心又到位。这些贴心服务的秘诀就在于一台iPad,护士从后台打开服务系统,每位老人的基本信息、服务需求、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等一一呈现,吃哪些药、剂量多少等,都在几次点击中完成。除了养护院内提供的用药服务,老人们看病还可以进入云诊室,在线连接三甲医院的医生进行询诊问药。

目前,该院采用“全员驾驶舱”护理管理系统,入院后的健康检测、安全监测、照护管理、药品发放、餐食跟踪,以及家人的探视预约、线上对话均采用智慧化管理模式。就连护理服务也是智能配送——由系统配属每位老人的护理职责、照护项目,护理员接收到“清单”后,通过手机端扫描房间码、老人档案码“领取”护理任务。

在这家养护院的各个楼层,还有一双双“智慧眼”一直在关注老人们的安危。一旦老人如厕时出现跌倒,卫生间的毫米波监护设施,会及时预警;睡在身下的智能看护带,监测着老人睡眠时的体征、是否离床;公共区域的电子“围挡”,如果发现老人走失,可以帮助定位寻找。“‘智慧’只是手段,养老才是‘核心’,我们希望通过智慧手段,让老人们在‘无感’模式中幸福养老。”城怡养护院院长表示。


一卡一环,关注高龄老人


位于青浦区的乐强路上,徐泾镇养护院里住着近500位老人,平均年龄超过86岁。为了照护好“老宝贝”,院内现在配置了“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系统”。在大厅或不同楼层的前台,数字大屏一体化展示了入住老人数量、护理员数量、每日菜单、兴趣小组活动安排等数据,让老人和来探视的家属们可以实时清楚获悉。

一款带有三个简易按键的智能手环能对话、呼叫,也能自动测量老人的各项体征,每十分钟刷新至后台,测量过程中老人并无任何感觉。老人们胸前佩戴的智能胸卡,能实时观测老人在院内的位置,中间的红色按钮用于救急、报警。

日前,88岁的沈阿婆突感心口不适,因来不及呼救,她在失去意识前按下了胸卡上的按钮。医护人员马上到位,进行初步检查与救护后,立即将沈阿婆送到最近的三甲医院。由于送医及时,突发心脏病的沈阿婆被抢救了回来。

“我们这里高龄老人特别多,对他们而言,日常防跌倒,显得尤为重要。”徐泾镇养护院院长王颖介绍说,除智能胸卡和手环,每个房间的卫生间内都装有红外线雷达装置,在保护老人隐私的前提下,一旦监测到老人倒地,雷达会立即报警。

此外,公共管理平台与智能终端连接,老人们的子女可以通过手机端,及时了解老人身体情况。而每位入住老人的饮食偏好、身体状况、慢病历史等都形成了电子化的一人一档,数据一直在更新,便于家庭医生对有用药需求的老人对症下药。

202212月,市民政局印发《上海市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了本市智慧养老院建设的总体框架及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智慧入住、智慧餐饮、智慧健康、智慧生活照护、智慧安全防护、智慧运营管理六大板块。20231月,智慧养老院建设被列入2023年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据市民政局统计,截至10月底,全市可完成30家智慧养老院的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