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气爆棚的十一假期,除了去传统的旅游景点拍照打卡外,不少市民游客选择了一种特别的City Walk(意为“城市漫步”)——去“宝藏菜场”逛一逛,感受市井烟火气;去网红社区食堂排个队,尝个新鲜;寻觅“藏身”公园的书店,看书品茗,找寻难得的宁静。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在社交平台中,“宝藏菜场”“最美食堂”等热词,成为探索假期上海本地生活最鲜活的标签。
宝藏菜场
“拖着行李箱逛菜场,感受上海的满满烟火气!”
“早饭来一份老上海羌饼,中午点一份白斩鸡,在门口咖啡店买杯咖啡,再买一块五星级酒店甜点师做的蛋糕,这就是属于上海的浪漫。”这个中秋国庆黄金周,一位游客在逛了蒙西菜场后,在线上评论区里如是写道。在许多游客眼里,“羌饼、熏鱼、蛋糕、白斩鸡”构成了逛这一网红菜场必点的“四大金刚”。
“国庆节休息,公园、景点里都是人,就不去‘轧闹猛’了,我和老公一早起来,特地来逛逛这个网红菜场。”早上八点多,在黄浦区蒙西菜场老上海羌饼摊位前,记者遇到了从闵行区特地赶来的沈女士夫妇,她说,一直想打卡这个网红市场和里面的美食,心心念念好久,终于吃上了。“我们搜了一下,还打算去真如的高陵集市、北新泾的嘉荟市场,一家家吃过来。”沈女士说。
蒙西菜场的多位摊主表示,这个长假里,这家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的菜场,迎来了不少从其他区赶来的市民,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有些摊位前,早上要排队,下午时分还在排队。“很多市民和外地游客是专程过来的,能看到拖着行李箱在排队的游客。”摊主们说。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不少网友将蒙西菜场的“导览”整理成了攻略。“地铁9号线、13号线马当路3号口出来,步行400米左右。”“很多本地人也在排队,满满都是烟火气。”“100元吃遍上海正宗美味,绝对不容错过。”在这些攻略中,特色店铺、菜品价格、出行路线、营业时间……各类信息事无巨细。
“我个人喜欢逛菜场,只有到过这种地方,才能和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有了亲近。”国庆假日来沪旅游的青岛游客李女士说,返程的最后一天,她带着女儿特地到菜场逛逛吃吃,“要不是赶时间去火车站,我们还打算多逛会儿呢,打包了网红蛋糕和上海熏鱼,准备在高铁上吃。”李女士笑着表示。
在近期的网络热点中,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杭州、苏州等地有“烟火气”的菜市场都成了热搜词,从发布的视频、照片中能看到,菜场里来了许多体验当地美食的游客。而涌入菜市场的市民、游客,在评论区里纷纷写下各自的“菜场寻宝记”,或分享“菜市场导览”,点击率都在千余人次以上。
社区食堂
老洋房食堂、江景食堂……来!加入社区食堂“打饭”大军
你印象中的社区食堂是什么样?是不是只有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会去?现在,社区食堂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年轻人,甚至外地游客,都加入到社区食堂的“打饭”大军中。在国庆假期中,沪上多家网红社区食堂迎来超高人气。
“梧桐深处最上海”,在乌鲁木齐南路上的66梧桐院·天平邻里汇,维多利亚风尖顶、红棕色赭石砖块的英式洋房建筑,由邬达克设计,光影透过老虎窗,显得温馨而治愈。与邬达克建筑比邻而居的是徐汇区天平路街道邻里汇餐厅。坐在落地窗前,用餐的市民边惬意地品尝美味,边欣赏梧桐树下的衡山路街景。在中秋国庆黄金周中,这家被称为“上海最美社区食堂”的门前,每到饭点都会排起长队,其中不乏年轻人、外地游客的身影,而食堂内更是座无虚席。
红烧大排13元、糟溜鱼片16元、时蔬类3~5元……现场的菜品林林总总有60多种。“没想到人这么多!”从浙江衢州来沪走亲戚的曹先生夫妇带着儿子特意来打卡,三人点了十道小菜,加上米饭、点心,约100元,“感觉红烧肉特别好吃,就是上海本帮的味道。”
带着外孙女一起就餐的关阿姨说,她是从抖音上看到这家社区食堂的,特意从其他区赶过来。家住附近的周阿姨和马老伯更是这里的常客,说起这家“最美食堂”,周阿姨赞不绝口:“这里环境赞,菜品又多,我们家里就两个人吃饭,来这儿特别方便!节假日里不用天天烧了。”
同样的,方浜中路上的豫园社区食堂近期也特别火。地理位置好,就开在豫园景区旁;菜品多,价格实惠,还能吃到具有上海特色的南翔小笼。不少游客玩好豫园出来,就直接在这里解决一餐。
新开不久的徐汇滨江市民食堂也在假日里吸引了不少人来此就餐、小憩,坐在全透明的落地玻璃窗前,在魔都一线江景餐厅吃一碗阳春面只要几块钱,或是点上几个小菜,二三十元就能吃饱、吃好。
公园书店
在公园里探寻书香、茶香、咖啡香找寻难得的宁静与自在
十月的第一周,不少市民、游客纷纷探寻申城公园里的书香、咖啡香,在假日里觅得一份难得宁静与自在。
在绿树成荫的和平公园,矗立着一本打开着的“书”,它依水而立,在公园一隅静静等候着欣赏它的人们。这就是不久前刚开业的大隐书局·和平公园刊茶社。黄金周中,这家国内首个期刊主题书店迎来众多游客。
整个书店非常通透,从旋转楼梯登上二楼,窗外一池青莲,如同莫奈笔下的花园。楼下,三个圆柱形的透明空间,仿佛别致的“茶罐”。围绕柱子一圈和靠墙一侧的书架上,摆满了一本本杂志。来打卡的人不少,有的在书架旁翻阅、挑选,有的点上一杯咖啡或茶,坐下阅读,有的则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坐在窗边聊天。
工作人员说,这里汇聚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1500多种期刊,是国内收藏期刊最多的实体书店,既有《收获》等沪上名刊,也有大量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刊物,可读、可借、可订,同时还有1000多种文创产品。布置了杂志墙的旋转楼梯最受游客欢迎,“来打卡的特别多”。
在世纪公园近7号门的一尺花园咖啡馆内,窗外是如织的游客,窗内是鸟窝造型的吊灯、别致的书架、生机盎然的绿植,宁静中不乏生气,“我喜欢安静,在这里点一杯咖啡,坐一会儿,看看外面水杉树影婆娑,感觉很惬意。”市民倪女士笑着说。
在新虹桥中心花园,从4号门一路前行,一幢独栋的白色咖啡屋立于开阔的草坪上,在秋日的阳光下,格外醒目。咖啡馆里坐满了正在休憩的市民游客,“你看,室内的每一扇窗都像是一个风景画框,框进一片草、一片天、一棵树,充满了镜头感。”和家人一起来喝咖啡的许女士说,即使在这里坐一下午,也不觉得烦闷,因为找到了热闹假期里难得的轻松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