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餐好不好 体验官来打分

■长宁区“为老助餐探访行动”邀普通市民品尝打分 ■长者食堂后厨:不用预制菜,再复杂的菜都现烧

2023-09-28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玥

老年人吃什么,吃得健不健康,吃得好不好,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日前,“寻味长宁·暖心食光——长宁区为老助餐探访行动”在虹桥街道正式启动。通过长三角之声平台招募的普通市民成为首批“为老助餐体验官”,他们分头走进长宁的多个为老助餐点位,边用餐,边感受,边打分。据悉,为期一个月的探访行动将推出一批“明星菜品”,发布一张“美食图鉴”。


“体验官”进入助餐点边品尝,边打分


“我今天最满意的菜就是这道罗氏虾,味道鲜美,价格也不贵。”“我经常路过这家,每次都想进来尝尝,今天终于如愿了。这里环境干净优雅,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启动仪式当日,近30位通过长三角之声平台招募的普通市民成为首批“为老助餐体验官”,走进虹桥街道、江苏路街道、仙霞新村街道的社区为老助餐点位,对菜品进行品尝和点评。

今年,为持续创新助餐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助餐服务品质,长宁区民政局再出新举措,探索打造“民政+区域媒体+AI技术”的跨界融合新模式,构建融合政府、媒体、专业机构和公众的对话平台,邀请公众实地体验,对社区为老服务设施、为老助餐服务品质等进行打分评价。


符合老年人的“三低”菜品现场烹饪,不用预制菜


那么,社区为老助餐点的菜品和服务到底如何呢?位于茅台路632号的仙霞社区长者食堂于2019年完成了改造升级,建筑面积超500平方米,是目前辖区内最大的社区长者食堂,同时也是仙霞新村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重点项目。自开业以来,仙霞社区长者食堂每天为社区老人提供80多种菜品,日供餐能力达1000多客。

“很多老人并不住在附近,但还是愿意专门到我们这里来吃。”仙霞社区长者食堂负责人王强表示,为了更贴合本地老人的口味和用餐习惯,食堂专门聘请了高级酒店主厨监理,在本帮菜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时令菜肴,“比如夏季推出了丝瓜、苦瓜等食材制作的菜肴,到了秋季就准备‘上新’一些水产品”,让长者有更多的美味选择和体验。

此外,考虑到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该助餐点的菜品主打低油、低糖、低盐的“三低”特色。每隔半个月会对菜品进行末位淘汰制,根据菜品的销量和口碑等,将不受欢迎的菜品替换成新菜。如今,诸如狮子头、河鲫鱼塞肉等已成了该助餐点的“明星菜品”。

不仅如此,王强还提到,无论工艺多么复杂的菜肴,食堂都坚持现场手工制作,“相比预制菜,纯手工制作的菜品无论从口感还是营养方面都要更胜一筹,更适合老年人,这也是我们做老年餐饮的初衷。”


探访行动持续一个月将推出为老助餐美食地图


据介绍,目前,长宁区已建有社区长者食堂18家、助餐点93家、长者餐桌10家;供餐服务供客能力达1.7万客,实际日均供餐数达1.1万客。不仅如此,该区各街镇实现社区长者食堂全覆盖,并推出菜品增加、供应增量、服务延时、送餐上门等“组合拳”。另外,该区还制定了《长宁区社区长者食堂星级评定的工作办法》,积极打造社区长者食堂星级标杆。

据了解,本次为老助餐探访行动将持续一个月的时间,“为老助餐体验官”还将深度探访长宁辖区内的一批家门口的特色长者食堂,宣传一批特色为老助餐菜品,建立一支为老助餐体验官队伍,发布一张“为老助餐美食图鉴”,力争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元、更加便捷、更加安全”的助餐服务,全方位守护老年人的暖心“食”光。


0928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