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人几十年买下的各种布料,整理出至少有一百多箱,当垃圾扔,实在舍不得,但也不知道可以送往哪里。”近日,家住宝山区的宋老伯写信向本报求助,希望能为家中的几千块旧布料找到归宿。在本报记者多方联络与走访下,老人家中部分布料被上海纺织博物馆作为藏品和辅助展品收藏,其余的被旧布商收购。
几十年收藏几千块布料
宋老伯的家位于一个老旧小区中,面积只有五六十平方米的一居室里,大床底下、大橱里、几个书橱里以及橱顶上,角角落落都堆着一捆捆的布料。老伯指着一个个硬纸板箱说,这里面也是整理好的布料,什么料子都有。
宋老伯今年84岁,老伴张阿姨76岁。张阿姨年轻时在国棉三十一厂工作,因对布料情有独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至本世纪初,陆续买下一块块布料,珍藏家中。“具体没数过,但用纸箱装的布料就有100多箱,还不包括床底和橱里的。”宋老伯说,初略估算,家中至少有几千多块布料。
去年十月,张阿姨被查出了阿尔兹海默症,由于病情日渐严重,需全天护理,目前住进了离家不远的老年护理院。“我年纪越来越大了,打算置换房屋,从现在的六楼搬到底楼,但这么多旧布,该怎么办?”宋老伯表示,经过与家人商量,除少部分给老伴留作纪念,其它的都愿意“处理”掉。
博物馆上门鉴定部分被收藏
记者随即走访了沪上几家轻纺市场,没有找到收购方。在南外滩轻纺面料市场,多家布料店铺店主表示,如果是一匹匹的整块布料,可以视情况进行回收,但老人家里的都是零碎布头,无法回收。
在联系上海纺织博物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表示,可上门查看,视情况再定。本月初,几位工作人员如约赶到宋老伯家中,“从来没在市民家中见到过这么多的布料!”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经过查找、鉴定,几个小时后,几十块布料被挑选出,“这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有点年代了,布料上印有出厂厂家,品牌也是老字号;而这块料子质地是丝质的,但花纹却是呢布上才有的,比较少见。”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有年代感、花纹特别、边角上印有出产厂家等特征的旧布料,都能作为藏品或辅助展品被收录到博物馆中。
在征询宋老伯及家人同意后,双方当场签署了捐赠协议。不久后,博物馆将给老夫妇颁发捐赠证书。
老物件可捐赠来做“见证者”
据上海纺织博物馆捐赠部门负责人赵女士介绍,开馆已有十四载的纺织博物馆近年来陆续接收到民间各类捐赠达26000余件,涵盖古代织绣、历史影像、文献档案、纺织机械、古代陶瓷、书法绘画等多个门类。从去年年底开始,博物馆更是面向市民进行文物藏品的公开征集,至今已征集到几百件。
“这些捐赠品将进行分类、整理,部分会以展品的形式进行公开展出。”赵女士表示,各类能反映上海纺织历史变革与发展的实物、图像、文献等,如照片、股票、账册、票据、标志性产品实物、广告、商标、证书等,“像张阿姨的工作证、之前获得的奖状,如果老人愿意,也可以向博物馆进行捐赠”。
此外,记者还为宋老伯辗转联系到了一家专收旧布料的收购商,截至发稿前,老人家中大批量旧布已被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