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上海书展先后经历了限流、停办和“缩水”,广大爱书人都很遗憾。今年,上海书展终于回归“老时间、老地方”,令书迷们感到兴奋不已。
不过,本届书展全面取消纸质票,读者只能通过手机购票。这令相当一部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感到为难。老年人买一张书展门票有多难?记者为此走访了多个线下购票点和书展现场。
老年人买票之惑1:没有智能手机就买不了票 工作人员想帮忙也帮不了
一周前,书展门票开始对外发售。今年全面取消了纸质票,购买书展门票需要通过大麦网App或小程序,填写有效身份证件信息,完成实名绑定后方可购买。为了方便老年人购票,书展主办方在全市30家新华书店门店设置了线下购票点,老年人可由工作人员协助购票。
但书展主办方的这项“便民措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老年人虽然可去30个线下购票点寻求帮助,但想要买到票,还是需要一台智能手机。这让很多不会使用甚至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犯了难。
记者在多个线下购票点采访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在上海书城九六广场店、长宁店、五角场店等多个线下购票点,工作人员都表示,在书展开票的前两天,很多老人来询问购票事宜,其中,有一半老人的手机型号比较旧,不具备扫码付款功能,还有不少老人没有智能手机,这让现场想帮忙的工作人员也有心无力。
老年人买票之惑2:“全区只有一个购票点”住远郊的老人“伤不起”
除了买票的“硬件门槛”高,“劝退”了一些没有智能机的老人外,买票时间上的规定,也让老人很无奈。
根据大麦网上的条款,本届书展不发售当日门票(夜场票除外),日场票必须在前一天中午12点前完成购票。这样一来,读者如果要买日场票,且不懂智能手机操作的话,需要专门为此跑一趟书店,无法当天购票后直奔书展现场。
家住嘉定区安亭镇的王长庆老人埋怨道:“全区唯一一个线下购票点在嘉定北,我去那里和到市区要花的时间差不多,都很远。”
家住崇明的老人更是如此。“整个崇明只有一个线下购票点,在新华书店堡镇店,我家在城桥镇,去一次加上等公交的时间,来回要3到4小时。太不容易了!”一位崇明的老年书迷如是说。
记者统计发现,除了嘉定和崇明,在松江、青浦、奉贤三个区,都存在“全区只有一个购票点”的情况。
改进措施: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可持身份证去这10个网点购票
为进一步方便老年书迷,目前,已有10家新华书店线下购票点开通了大麦网电脑端出票服务。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只需持身份证来到这些书店,可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在电脑上完成实名制购票。
这10个线下购票点分别是:新华书店·逆光226店、新华书店闻喜路店、上海书城五角场店、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1925书局、新华书店广中店、新华书店堡镇店、新华书店平高世茂店、江南书局·书的庭院、新华书店金山万达店。
书展开幕前的两天,在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购票点,每天都有20多位老人通过这种方式,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买到了书展门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帮老人选择具体场次,随后下单,整个购票过程只需几分钟。“老人须提供自己或亲属的手机号,用来查收验证短信,以便确认是否真的成功购票。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操作方式也是不提供纸质票的,老人在书展现场需持身份证刷闸机,验证通过后进场。”
书展现场:为60岁以上老人“特事特办”可直接买当日票进场观展
昨天,是本届书展开幕的第一天,记者在上海展览中心现场发现,进场的读者中,有一半以上为老年人。在延安中路入口处的排队区,多位老人对记者表示,他们希望主办方能在办展期间进一步简化购票操作流程,并适当提供一些当日门票的票源。
对此,书展主办方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延安中路和南京西路入口篷房闸机区域前的咨询处,已开始为6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特殊帮助,“我们已安排人手在那里帮老人买票。如果老人需要买当日票的话,也会特事特办,服务将比其他线下购票点更加优化”。
此外,在排队进场的等候区域,主办方悬挂了带有“电子身份证获取”二维码的告示牌,忘带身份证的读者,可用手机扫码获取电子身份证,以供闸机验票使用。
■老人心声
“购票点太少了”
10个“不需要智能机,只需要身份证”的线下购票点的设置,虽然为老人提供了不少方便,但仍有不少老人表示,购票还是非常吃力。
记者在上海书城五角场店采访时,就遇到一位带着身份证来购票的八旬老人,他表示,自己没有智能手机,且家住浦东南汇地区,但10家可直接用身份证购票的购票点中,没有一家是在浦东的,无奈之下,他只能坐公交,再换乘地铁,花了近两个小时,赶到杨浦区的购票点求助。最终,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买到了票。
“希望保留纸质票”
还有不少书迷期盼主办方能恢复提供纸质票。记者在线下购票点遇到一位前来购票的老人就说:“书展是纸质书销售活动,但却取消纸质票,仪式感一下子减弱了很多。而且我有每年收藏纸质票的习惯,现在这个爱好只能中止了,非常遗憾。”
■今年书展看点多
看点一:丰富的涉老读物和活动
书展现场有不少为老年读者度身定制的活动。第九辑《60岁开始读》科普教育系列丛书预约赠书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位于西一馆二层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展位前放置了活动海报,可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进行预约。
据介绍,这套书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组编,是专门为老年人编写的生活科普教育丛书,已出版的九辑涵盖了二十多个领域。目前,第十辑丛书正在撰写过程中。编委会选取了老年读者感兴趣的心脏与心理健康、肌少症、民法典、人工智能和科学场馆等领域的内容,预计于11月初正式发售。
记者获悉,本届书展预计将于本周末迎来人流高峰。主办方工作人员建议老年读者尽可能选择工作日前往观展,享受更舒适的读书购书环境。
看点二:在旧书堆里领略海上风情
在东一馆二层,世纪出版集团展区世纪国学馆展区的墙上,贴满了老期刊封面和表现当时生活情境的插画,引来众多读者第一时间前来“打卡”。
在该展区,由上海图书公司提供的大量珍贵展品也首次在书展期间亮相,其中包括清末三大画报之一的《飞影阁画报》,以及《上海》《妇女画报》《好友画报》《飞鹰》等20种老期刊创刊号。
读者还能在此选购大量新旧图书,并跟着古籍修复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体验“动手”的乐趣。
看点三:在书里“游遍”巴蜀
在本届书展主会场的中央大厅内,本届主宾省展区由四川展团呈现,整个区域的外观以海蓝色为主色调,还设置了祠堂造型的门头,其灵感源自眉州三苏祠。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区域以“四川的东坡,世界的苏轼”为主题,打破以往按出版社分类上架的惯例,创新性地按图书类别展示,开设三苏(苏轼、苏洵、苏辙)文化、巴蜀文化、传世典籍等专题图书展区,品种超过3000种,向读者全方位展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四川的独特魅力。
其中,《叶嘉莹论苏轼词》《三苏文化大辞典》《少年苏东坡传奇》等图书为三苏文化出版工程首批成果。《遇见三星堆》《中国大熊猫》《成都街巷志》等巴蜀文化主题出版精品图书也在此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