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电梯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并不是“刚需”。但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婴儿车的父母、坐轮椅的残障人士,以及有大件行李的乘客来说,无障碍电梯则可以为他们提供更为便利舒适的出行体验。
不过,近日,有读者反映,他带着腿脚不便的母亲在地铁换乘过程中寻找无障碍电梯遇阻,最后只得让老母亲爬楼梯。记者实地探寻后发现,上海部分轨道交通站点的无障碍电梯,使用起来却“障碍重重”:有些位置隐蔽,乘客难以寻找;有些必须要呼叫工作人员才能使用;有些则设置在站外。
找无障碍电梯要出站过马路一圈下来要耗时十几分钟
根据读者提供的换乘路线,记者来到地铁9号线宜山路站换乘3号线。从9号线宜山路站下车后,站台内并没有无障碍电梯,只有楼梯和自动扶梯。搭乘手扶电梯来到站厅后,也未发现无障碍电梯的指示标识。随后,该站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一定要换乘3号线或4号线,只能步行前往,且中间必须爬楼梯。若有轮椅或大件行李不便爬楼梯的,可出站寻找无障碍电梯,再换乘。
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从9号线宜山路站7号口附近乘坐无障碍电梯出站,沿着宜山路一直走到凯旋路,找到了3号线宜山路站2号口,但站内的无障碍电梯并未开启,乘客不能自行操作。在询问了工作人员后得知,由于该点位电梯可直接进入站台,因此,乘客需呼叫工作人员,先由工作人员手工刷卡,再开启电梯。而这么兜兜转转一圈,至少用时十几分钟。
无法自行操作、施工停用……无障碍电梯障碍重重
事实上,不少地铁站换乘通道内的无障碍电梯都“障碍重重”。
在嘉善路站,9号线和12号线换乘时,如需乘坐无障碍电梯,就要走不少冤枉路。记者发现,9 号线和12号线站台内都有无障碍电梯,但这两部电梯都在站外,也就是说,不换乘时,无障碍电梯可直接出站;而需要换乘时,则需中途出站,步行3~4分钟,先后乘坐两条线路的两部无障碍电梯,才可达到换乘目的。不仅如此,由于这两部无障碍电梯都不可自行操作,乘客需呼叫工作人员前往才能开启乘坐。
在陆家浜路站,当记者询问站台内有无电梯时,工作人员表示,只有楼梯和自动扶梯。随后,记者在站台一角找到了一部无障碍电梯,但电梯旁的提示语标明,该电梯已“锁闭”,需工作人员开启。与此同时,该站点的B1层站厅内,8号线无障碍电梯因改造升级施工已停用。该工程施工铭牌显示,此处的无障碍电梯停用至8月24日。
部分线路的无障碍电梯“非自助”占比竟高达67%
去年11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地铁全网络车站无障碍电梯位置一览”,记者查阅后发现,不少线路站点的无障碍电梯旁都会标明“非自助”,也就是说,这些无障碍电梯必须呼叫地铁工作人员才能启动和使用。还有部分站点未设置无障碍电梯,而是“升降平台”或“斜挂梯”,这两种无障碍设施也都是“非自助”类型,都需工作人员现场开启和帮助。
以地铁1号线和3号线为例,1号线各站点设有无障碍电梯70部,其中47部为“非自助”,占比67%。3号线各站点共有57部无障碍电梯,其中26部为“非自助”,占比近46%,值得注意的是,3号线石龙路站没有设置无障碍电梯。
业内人士表示,有类似问题的,大多是最早的一批老站点,当时对于公共无障碍设施的规划设计考虑得并不周全。等到后面再加装,只能因地制宜,确实出现了设置跨越付费区、需要绕行等不合理的情况。而如果要彻底改变这些规划的先天缺陷,有的可能需要动站厅结构才能实现。
记者观察发现,对无障碍电梯有需求的乘客除了老年群体外,还有推婴儿车的父母、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和有大件行李的旅客等,由于寻找和乘坐无障碍电梯太麻烦,不少老人只得颤颤巍巍地站在自动扶梯上,还有的家长索性将婴儿车直接搬上自动扶梯。
据了解,为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上海地铁“爱心预约”平台正在建设中,待启用后,乘客可通过服务热线、地铁官网、官方指南App、大都会App、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提前预约“爱心接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