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区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去滨江食堂就餐,在焕新老小区惬意生活

2023-07-27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072728.jpg


在黄浦江畔新开的市民食堂,边看江景边惬意地就餐;在临江的党群服务中心,坐在宽敞明亮的空间里安静地看书;住了几十年的老小区旧貌换新颜,而所有楼栋实现加梯全覆盖,让“悬空老人”圆了下楼梦……7月24日,市政府举办“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加快城市更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徐汇区专场,该区正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实施提升城区功能、激发创新活力、改善人居环境等多方面的举措。


黄浦江畔新开市民食堂


在徐汇滨江,这里不仅建成了50万平方米开放空间、10万平方米亲水平台,让跑步道、漫步道、骑行道“三道”全线贯通,沿江更是布局了22个水岸汇公共服务和商业站点、近10处定制化餐车和集装箱商业,以及地区场馆、商业、文体等资源。

家住龙华中路的徐阿姨时常会去离家不远的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在一楼的“一分钟诊所”里量血压,在现场志愿者的帮助下,让屏幕另一端的医生给自己远程“把把脉”。

七月上旬,党群服务中心一隅又新开出了一家滨江市民食堂,9元的葱烤大排、6元的油焖茭白、1元的番茄蛋汤……每天几十个品种更新,坐在餐厅里就餐,门外就是一览无余的江景。而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另一端,宽敞舒适的阅览空间吸引了不少市民。

据介绍,依托各级党群服务阵地,徐汇区正在打造“邻里汇”升级版。通过梳理人口结构、资源分布、居民需求,把全区分成40个片区,全覆盖建设片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把社区食堂、社区菜场、社区卫生点、社区商业、社区体育、社区文化的功能整合起来,打造一站式的“生活盒子”,满足全年龄人群需求,尤其是“一老一小”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照护。根据规划,徐汇区将建成40个面积均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邻里汇”,截至目前投入运营的已有31个。


小区换新颜,加梯全覆盖


步入位于龙川北路的金牛花苑,每一幢居民楼都有着统一美观的外立面,小区过道两旁是整修一新的绿化带,而在楼道里,木色的扶手、浅色的地砖、整齐的空调外箱,颜色协调整齐,让小区里里外外一点都看不出三十来年的岁月痕迹。

据金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红英介绍,金牛花苑建于上世纪90年代,住户1056户,户籍老人占比超过50%。面对居民们的“刚需”,老小区近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建,尤其是加装电梯,通过电线杆移位、电容扩容等措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在22个月的时间里,25幢楼、40个门洞实现加梯全覆盖。

金牛花苑的改变是徐汇区“三旧”变“三新”计划的一个缩影。“三旧”变“三新”,就是让老旧住房穿新衣、老旧小区换新颜、老旧小区居民过上新生活。徐汇区是上海的老城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居住区是老旧小区。“十四五”以来,徐汇区已经完成了剩余的800多户零星旧改,正在全力推进26万平方米不成套房屋改造和900万平方米旧住房修缮,分三年滚动实施。



■背景

徐汇区启动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十四五”期间,徐汇先后实施了两轮“5+1+X”城市更新行动。第一轮主要集中在徐汇滨江地区,涉及用地面积285公顷,年内将基本完成。今年又启动了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沿中山南路、肇嘉浜路、龙吴路、桂林路、漕宝路等5条主干道和大徐家汇地区,逐步形成更新项目108个,涉及土地334公顷。

在“整合功能”方面,推动大徐家汇功能区、西岸滨江功能区、漕开发拓展功能区、徐汇中城功能区和华泾门户功能区发展,在“产业升级”方面,规划“4+3+X”产业布局,重点布局“一城一街”,“一城”是西岸金融城,“一街”是衡复金融街。在“畅通循环”方面,今年实施了“六纵”路网计划,重点辟通6条南北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