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为老人度夏撑起“清凉伞”

2023-07-27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玥 吴 玮 程 峰

072727.jpg


进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湿热交蒸”达到顶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盛夏时节,老年人该如何度过呢?吃一顿滋补药膳和夏令菜品、在家门口“孵”空调聊家常、跟着运动健康师跳一段适老健身操、体验一把“冬病夏治”……这个夏天,养老机构、老年食堂、为老服务中心等涉老机构纷纷亮出各自的绝活,为老人们提供衣食住行医乐等全方位服务,让老人平安、健康、快乐度夏。


社区食堂推出“药膳专窗”“专治”夏日没胃口


炎炎夏日,没有胃口怎么办?最近,一道既能健脾开胃,又能调动味蕾的药膳家常菜——肺头汤,成了静安区宝山路街道社区食堂的明星菜品。家住附近的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重温这道传统美食。

在今年6月刚开张的宝山路街道社区食堂“吾家食坊”,除了和其他社区食堂类似的菜品外,还专门开设了“药膳专窗”。食堂负责人邵云表示,药膳专窗是该食堂与上海市药膳协会、上海中医医院携手联合推出的。目前,该窗口处于试点阶段,“每周都会推出一道新的药膳”,根据时令,先后推出了荷叶凤脯、肉酿苦瓜和油豆腐肺头汤等特色菜品,满足不同体质人群的健康需求。

“我妈妈以前烧出来的味道,和这个差不多。”73岁的卢慧心老人开心地说,这道菜让她重拾了半个世纪前香飘整条弄堂的回忆。像卢阿姨这样特意来点药膳的,每天都有20人左右。

【夏季进补小贴士】

邵云表示,肺头汤对虚劳羸弱、肺痿咯血、消渴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这道菜营养价值很高,适合身体瘦弱、气虚亏损的人食用,常喝还能够增强免疫力。不过,肺头汤的制作工艺也较为复杂,除了要耐心清洗食材外,还要用大火煮开、文火慢炖,直到肉质软熟酥糯,且汤略呈奶白色。


半成品和小锅菜受热捧“大热天省得在家开油锅了”


不少社区食堂推出的半成品和小锅菜,也成了阿姨爷叔们夏天的“心头好”。“天气热了,不高兴烧了,买点回去,方便”“小锅菜菜色多,味道好”“这里价钿实惠,阿拉一直来”……7月25日上午10点不到,在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的章家巷社区食堂门口,居民们已在遮阳棚下排起了长队,此时距离午餐开餐还有半小时。

“我要两份干煎小黄鱼,两块猪排,一盒百叶包。”家住交通路的陈老伯说,最近天气热,他经常到这里来买小菜。“这里价格实惠,天气热,省得家里开油锅了。”陈老伯笑着说。住在志丹路的王阿姨买了红烧大排、红烧肚档等几个小菜,还有一盒大馄饨,合计四十多元,“自己再炒两只素菜,老两口的中饭晚饭都解决了,不用满头大汗‘买汏烧’了,很方便”。现场,还有不少老年人选择了“大、小荤+素菜+饭”的套餐。

这里除了套餐、成品菜,还供应半成品菜及馄饨等点心。据工作人员介绍,早上六点多开始供应早餐,品种有各色包子、酥饼、烧麦等十几种,每天清早刚开门,附近居民已经来排队了。

“现在天气热,午市推出的半成品很受欢迎,像肉圆、大排、河鲫鱼,居民买回去加加热就能吃。此外,小锅成品菜每天保持二三十个品种‘翻花样’,食材搭配上大多选择了时令菜,其中大荤最好卖,像炸猪排、红烧鱼、酱鸭腿等,每天能卖掉两三百块猪排、上百条鱼。”社区食堂负责人毛建农介绍说。


老人不愿开空调?养老院护理员“手动调温”


最近几天,上海中福会养老院的护理员们在照料上格外细心。由于个别认知障碍老人对温度变化缺乏敏感性,常常在高温天还穿着较厚的衣服,且不愿开空调,因此,护理员们要逐一检查、耐心帮老人替换合适的衣物。

“阿姨,这几天很热,你要适当少穿些衣服”“叔叔,我们换好衣服出去散散步哦”,老人出门散步期间,护理员需重新开启空调,调节室内温度,并将空调面板上的指示灯调暗,以免影响老人。为了让老人们健康度夏,“我们院里的公共区域温度也保持在26~28℃的温控区间,缩小老人入住房间内外的温差”。该院工作人员介绍说。


开夏季健康沙龙降“心火”能“孵”空调还有特色下午茶


针对夏季人体心火旺等特点,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不仅为老人开设了“夏季健康”沙龙活动,每日下午还为机构长者提供清热降温的各色甜品或糖水,帮助长者们调节体温,消暑解热。

为了让老人们吃得更健康,该中心根据长者身体状况,将甜品分低糖版和无糖版。除了提供防暑降温的饮食外,该中心还提供西瓜、清凉油等物资,供老年人享用和使用。此外,华阳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社区养老分站——396邻聚荟及华悦楼,每日还开设了空调间和功能房供周边老年人使用。并且准备了清凉油、花露水及夏季茶水等服务,供前来活动的社区老年人使用。


跟着健康师跳“适老健身操”“空调房里也要出点汗”


炎炎夏日挡不住老年群体的运动热情。下午一点多,在浦东新区中科路上的张江镇长者运动之家,尽管室外骄阳似火,但在室内适宜的空调环境里,阿姨爷叔们正在各种适老化健身器材上锻炼,运动的劲头同样“热火朝天”。

“运动还是要坚持的,尽管天气热,只要不出去旅游,我天天来的,这里环境好,每天锻炼一两个钟头,身心愉悦。”家住附近的叶老伯表示。正在骑车锻炼的崔阿姨说,每天会来运动一个半小时左右,让身体出点汗,“室内场地还是挺凉快的,器材也是适合我们老年人的,旁边有工作人员指导,这样锻炼比较安全。”崔阿姨说。

下午两点,健身操时间到了,阿姨爷叔们聚拢起来,跟随健身教练的健身操视频,开始做操。门店负责人杨洪表示,由于正处夏季,为了给热爱运动的老年人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工作人员每天会提前到达并打开空调,对于每位前来运动的老人,会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体征。如入场时,老人先要在AI智能血压仪上“打卡”,进行血压与心率的测量;运动过程中,工作人员会为老人佩戴监测手环,及时关注老人心率、血压等数据变化,一旦出现预警,工作人员会及时提醒老人停止锻炼或降低强度,以保证运动的安全。

“每天跳完健身操,阿姨爷叔们都会出一身汗,我们会及时调节空调温度,不让他们受寒。”杨洪说,近期,有热心的阿姨送来绿豆、银耳等干货,场馆也会清洗后烧制成绿豆汤、银耳汤,免费送给运动后的老人们补充水分。同时,运动健康师也会常来现场,带来老年运动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讲座。

【夏季运动小贴士】

据张江镇长者运动之家的管理方“尚体乐活”的运动健康师介绍,室外锻炼要避开高温时段,如遇天气炎热,可减少运动时间和降低运动强度。有些老年人因身体原因不能“主动运动”,可以到长者运动之家,选择适老化器械,如律动机等,进行“被动运动”,让自己在夏天也能动起来。


“冬病夏治”三伏贴怎么贴?养老院请来中医手把手教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三伏天养生也是重中之重。前不久,浦东新区滨江望年荟养老院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冬病夏治三伏贴”的中医讲座,养老院邀请了岳养中医门诊部的中医老师,讲解了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适合老人的解决方案、三伏贴的时间、三伏贴取穴演示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为满足老人冬病夏治的健康需求,浦东新区新场镇综合服务中心也为社区老人开展了三伏贴、艾灸等养生服务。


暑假孩子们送来“精神食粮”纳凉晚会丰富老人生活


为了在酷暑时节给老人们带去一丝“清凉”,部分涉老机构还为老人们组织举办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活动。

近日,少数民族儿童艺术团“来自大山”的孩子们来到上海中福会养老院,傣族孩子们用清丽的舞蹈,把六七十位观演老人“带到”彩云之南,蒙古族孩子们霸气演绎的《特斯河之赞》更是引爆全场。不仅如此,即将远赴爱丁堡演出的新和中学长笛团的孩子们还为老人们献上了多首长笛合奏的中西曲目,让住养老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们一饱耳福。

从7月开始,浦东新区新场镇综合服务中心门前每周都会举办一场纳凉晚会。该中心邀请社区文艺演出团队为老人献上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戏曲、腰鼓、健身操等表演吸引了不少社区老人前来观看。“我们利用中心门口的一大片空地举办纳凉晚会,也给周围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聚会的场地。”该中心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