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七月热力强劲的气温,沪上博物馆展览近日重磅连连,迎来如潮人流。继上海博物馆“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率先亮相后,7月11日起,融合全国40家参展单位、64件一级文物、34项重大考古发现的“江海共潮生——长江与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启幕。与此同时,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带来“江海撷珍——长江口二号古船科学考古进行时”特展,全景式立体展现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水下考古调查和整体打捞出水全过程。
•中国航海博物馆
64件一级文物来沪展出,多为首次
走进中国航海博物馆地下一层的第一临展厅,一个个玻璃展柜前人头攒动,观众们正仔细地欣赏着眼前一件件精美的国宝级文物。
三星堆遗址商青铜人头像、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西汉广南羽人船纹铜鼓、国内仅存的商铜象尊、“蜀中之宝”三国“季札挂剑图”漆盘、2500年锋利不减的春秋吴王夫差剑、战国越王鹿郢剑、原始瓷中的“孤品”战国原始瓷兽面鼎……大多国宝级文物均为首次来沪展出,尤其是长江中上游的云南、四川、湖北等地的一级文物极具地方特色,难得一见。
此次“江海共潮生——长江与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以长江相关文物资源与考古成果为依托,纵横上下万年,横贯东西6300公里,展现长江流域的恢弘文明和航运成就。从巴山蜀水到浪漫荆湘,从赣皖大地到灵秀江南,特展精选长江相关珍品文物180件,其中一级文物64件,珍贵文物占比超过八成。这些文物来自全国13个省、直辖市的40家参展单位,包括长江沿线的8家省级博物馆,这也是中国航海博物馆开馆以来规格最高、一级文物最多、参展单位最广的一个重磅展览。
34项重大考古成果在展览中和精美文物一同呈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海昏侯墓、隋炀帝墓、朱然墓、凌家滩遗址、盘龙城遗址、“长江口二号”沉船、“南海Ⅰ号”沉船……这些重大考古发现包括了13项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5项年度考古十大新发现。
特展:“江海共潮生——长江与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
展期:即日至10月8日,9:30至16:00(15: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地址:浦东新区申港大道197号
成人票价:30元/人,60至64周岁老人:10元/人,需通过官方微信号在线提前购票。65周岁及以上老人预约后凭有效证件至窗口换免费参观票,官方咨询热线:68283691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沉浸式体验古船的前世今生
眼下,“江海撷珍——长江口二号科学考古进行时”正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是首次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主题的展览。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水下考古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艘古代木质帆船。研究“长江口二号”古船,对于理解“上海何以成为上海”有着重要意义。
展览分为“起航!古船再现上海史脉”“求索!水下考古中国方案”“出水!整体打捞世界标杆”三个单元,以长江口二号古船自发现以来的时间线索为经,以相关的科学技术、历史人文、城市社会课题作纬,讲述长江口二号古船的三个“故事”:古船的时代和上海城市发展、古船的发现和上海水下考古、古船的打捞和上海科技创新。
步入展厅,巨大的四爪铁锚令人眼前一亮,一侧的展柜中展示着清同治冬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18至19世纪越南合礼窑淡青釉水烟罐及其他出水瓷器。此次展览共展出137件/组展品,包括古船的船体构件、出水瓷器、技术与装备模型等,其中95件/组来自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构件及一系列古船出水瓷器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这些文物展品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演绎出上海开埠初期多元的社会生活图景。
展览运用投影造景等技术将“实物”与“原境”展示相结合,特别设计了裸眼3D展项、雾幕投影、实验室场景、全景式出水媒体秀、光影打捞互动体验等,观众可沉浸式体验考古“黑科技”。
特展:“江海撷珍——长江口二号科学考古进行时”
展期:即日至10月6日,9:00至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地址: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
无需预约,官方咨询热线:6323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