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剩下的寿司、卖不完的熟食、快过期的咖啡和点心……诸如此类的临期食品或当日未售出的库存,以“盲盒”形式打折出售,这样的“剩菜盲盒”你会买吗?
近来,“剩菜盲盒”在一些城市和地区悄然兴起,以2到5折的价格“拿下”,开包前并不清楚里面是什么,如此“实惠又新奇”的购物体验让不少市民成了“剩菜盲盒”的拥趸。也有不少市民对“剩菜盲盒”的食品安全提出质疑。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在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中提出,食品等不应当以盲盒形式销售。
面包、冷饮、寿司……盲盒品类多 折扣力度大
沈女士是一位白领,公司附近有不少面包点心店,平时的早餐也多以中西式点心为主。最近,沈女士发现,附近好几家面包点心店铺有“剩菜盲盒”出售,其售价比原价低了不少。“我曾经花15.9元买到过原价43元的面包。”沈女士告诉记者,她以3.6折的价格购买到了某连锁品牌的面包,还曾以11.9元的价格购买到了原价20多元的“四大金刚”。一周买1到2次,就能搞定一周的早餐。
不过,沈女士也“踩过雷”,比如她曾经在某咖啡店购买过一款33元的盲盒,打开后是一杯咖啡和一只可颂面包。但在该店铺的菜单中,类似的套餐原价为35元,与盲盒售价差距不大。
“剩菜盲盒”日渐风靡,其品种也非常丰富。平时售价20多元的咖啡,以盲盒形式购买只需12.9元。平时售价15元的冰淇淋,以盲盒形式购买只需5.9元。此外,还有折扣相当于4到5折的冷饮、水果、日料等,都可以找到“剩菜盲盒”。
小程序下单 自助取货 4.8折买到当日生产面包
除了少部分店铺在店内提供“盲盒”品类供顾客选购外,大部分消费者的“剩菜盲盒”均以线上点单、线下取餐为主。目前,线上有多个专门销售“剩菜盲盒”的小程序,其中“惜食魔法袋”和“趣小袋”较为普遍。在“趣小袋”小程序中,味多美、老大房、山野面包、麦德龙、鼎鲜寿司、可颂坊、小桃园、巴黎贝甜、谷斯汀等多个较为常见的品牌均上架了“剩菜盲盒”,折扣力度不等。
记者登录“惜食魔法袋”小程序,在梅森烘焙(红星爱琴海店)内下单了一款“魔法袋”,售价为15.9元。下单后,系统会发送一个“取袋码”,并提示取袋时间是晚上8:00到9:30。页面还提示,“超时未取的订单无法取消和退款”。晚上9:00,店员通过“取袋码”找到了早已打包好的“剩菜盲盒”。记者取货时注意到,在店内的货架上,还有一只未取走的“剩菜盲盒”打包袋。店员表示,该款盲盒销售的都是当天未售出的库存面包,由于店铺不卖隔夜面包,因此,每天会根据销量上架小部分“盲盒”在线上销售。不过,“剩菜盲盒”每日的上架量不会超过3份。
记者开包发现,“剩菜盲盒”中包含三款面包,其在店内的售价为8到15元不等,总计约为33元,盲盒相当于4.8折的折扣力度。不过,在盲盒外包装上,并未发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注。此外,该店铺还在某外卖平台上线了一款“烘焙魔盒”,售价51元起。
避免浪费?良莠不齐?消费者褒贬不一
目前,消费者对“剩菜盲盒”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认为这种方式避免了食物浪费,有的则认为盲盒中的食物品质良莠不齐。
翻阅购买过此类盲盒的消费者的评价可以发现,绝大部分人认为“比我想象中的好”“真的不错”“第一次点盲盒,满意”“味道好分量大”“不太挑食,所以觉得还是蛮划算的”;也有个别消费者购买盲盒后不太满意,并称“虽然便宜,都是不好吃的,以后不买了,还是想吃什么买什么”“内容很差,不值这价格”。
■相关新闻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等不应当以盲盒形式销售
那么,“剩菜盲盒”究竟好不好呢?业内人士认为,不是所有食品都适合以“盲盒”形式出售,部分“面包盲盒”和“剩菜盲盒”使用的是临期食品,在完全密封的情况下,某些食品的细菌数量可能不好把控,有一定食品安全风险。此外,部分食品很容易因储存、包装、标注不当引发质量问题。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为盲盒经营划出红线,推动盲盒经营者加强合规治理。
《指引》中提到,食品、化妆品,不具备保障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不应当以盲盒形式销售。《指引》明确,盲盒经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通过产品标签、消费提示等方式充分告知消费者盲盒商品的名称、产地、生产者、执行标准、性能、规格、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使用存储条件、安全警示、“三包”条款等关系商品质量的基本必要信息,标注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
《指引》还提出,食品经营者在从事食品销售、餐饮服务过程中附赠其他盲盒商品开展促销活动的,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有关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