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人身体健康发生变化时,如何同时满足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的日常照护和健康管理需求?记者从静安区获悉,该区首创了“五床联动”居家和社区整合性照护服务模式,将专业机构“里边”和社区“周边”的照护服务,延伸至老人的“身边”“床边”。在前期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8月起,静安区将在全区分批次全面推行。
老人患病,
多床“联动”来照护
96岁的苏老伯住在静安区和养老年福利院,几个月前,老人突然不肯吃饭喝水,还出现精神萎靡等症状,养老福利院的医生进行了初步诊断和治疗。几天后,老人症状加重,养老机构立即联系了社区医院的签约医生,医生随即上门为老人进行导尿诊疗。由于老人患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和前列腺严重肥大,导致导尿失败,社区医院医生又更改方案,第一时间经“绿色通道”将老人转诊到上级医院市北中心医院泌尿科救治。待苏老伯转危为安后,又转至社区医院老年护理病床继续治疗,老人康复后再转回养老机构继续休养。经过两周多的治疗护理,苏老伯从卧床需全护理,恢复到了生活起居可以自理。
叶阿婆与老伴今年都已92岁,子女长期不在身边。之前,叶阿婆不慎摔跤造成了骨折,住进了社区长者照护之家。在康复回归家庭后,叶阿婆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购买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后,社区长者照护之家为老夫妻俩配备了紧急呼叫“一键通”设备,根据老人需求,安排护理员每周上门服务两次,将他们的身体情况同步给家庭医生。同时,护理员还会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老人取药并送上门。家庭养老床位和养老机构床位之间的互相转让两位老人在家的环境中得到原居安养。
首创“五床联动”
照护服务模式
目前,静安区60岁以上户籍老人占比达到41.5%,其中,80岁以上在老年人口中占比14.5%。在深度老龄化的过程中,更需要打通老年人医养结合中的痛点。2021年,静安区作为民政部“十四五”首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成为上海市唯一试点地区。2022年,静安区首创了“五床联动”居家和社区整合性照护服务模式。
据介绍,“五床联动”是指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家庭病床、医疗病床(区内一级、二级医院的治疗病床)和安宁疗护病床(临终关怀病床)之间的服务转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五床”之间相互可接续的联动模式。
当老人住养环境发生变化时,养老机构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家庭养老床位或养老机构床位。当老人身体状况变化时,养老机构及时与“五床联动”协议成员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对接,完成健康档案流转,并开通相应绿色通道,建立家庭病床,或转至医疗病床。当老人情况好转时,可通过绿色通道转回至家庭养老床位或养老机构床位。当老人临终时,优先入住安宁疗护病床,提供临终慰藉服务。
静安区相关部门表示,今年8月起,静安区将分批次在全区养老机构推广实施“五床联动”居家和社区整合性照护服务模式,进一步解决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中的难点和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