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进一步优化调整医保定点配售药品管理,在购药品种和数量、同一天内刷卡次数等方面进行了优化

去药店拉医保卡,体验“一站式购药”

2023-05-16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玥

“这个是非处方药,可以买吗?”“这是我家的日常备用药清单,可以一次性配齐吗?”“我刚刚已经结算好了,还想再买点其他的药品,还能拉医保卡吗?”“请问我这款慢病药可以多配几周的量吗?”不少市民尤其是老年人都体验过在药店用个人医保账户资金购药时的“繁琐”以及“再跑一趟”的“麻烦”。近日,本市进一步优化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推出取消参保人员用个账资金买医保药品金额限制等四方面举措,不少顾客在药店体验了一把“一站式购药”。

以往要跑好几趟

如今一次性购齐

藿香正气口服液、布洛芬颗粒、小柴胡颗粒、叶酸片、谷维素片……陈阿姨手里的这张销售单据上罗列了好几种药品。以往,要购齐这些药需隔天跑几次药房,而上周末,陈阿姨在家门口的医保定点药店拉医保卡一次性就配齐了所有药品。“现在太方便了,以前为了买这几种药要跑好几趟,现在跑一趟全部买好了。”

几天前,市民张阿婆来到位于嘉善路的一家药店购买咳嗽药水以及治疗高血压的药品。在向店员咨询后得知,只要是OTC药物(非处方药),在合理需求范围内购买没有数量限制。听闻这个“新政”,张阿婆很欣喜,并一次性购齐了所需的五种药品。而在此之前,受限于医保政策,张阿婆无法用社保卡一次性购齐。“这个政策方便我们老年人,很多常用药经常要买的,家里有时也要备一点药,这样一次性买齐省力不少。”

优化医保定点

配售药品管理

截至4月底,全市共有1628家医保定点药房。多年来,市医保部门基本建成了一套全面覆盖各类对象的基金监管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对定点零售药店配售药品的费用、种类、频次等设置了相应管理措施。

而随着门诊共济保障等一系列医保改革的深入推进,针对定点零售药店的部分管理措施,已难以适应老百姓的购药需求。比如,“对非处方药品每天购药一次”的规定,难以应对群众发生临时突发情况的购药需求;“非处方药品余药量超过一个月即不能重复购买此药品”,难以满足慢性病长期服药和病情复杂、用药品种数量较多的群众购药需求。

近日,在深入研究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上海市优化调整了医保定点配售药品管理。此次优化管理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取消了医保目录内,购买非处方药品的品种和数量限制;二是取消了同一天内的次数限制;三是对于在一次服务中或对于同店同卡余药量超过一个月的,不再限制相同药理作用非处方药品的配售服务;四是取消了个人账户资金月累计使用费用额度的限制。

健全药店制度

加强智能监管

“这次政策的优化,让市民在定点零售药店医保支付结算购药更方便、更省心了。”上海市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一段时间,能明显感觉到医保消费顾客的满意度提升了。尤其是慢性患者以老年市民居多,免去了他们反复奔波之苦,让他们不用整日担心“断药”。

事实上,除了上海,还有不少地区也放宽了定点药店购药限制。今年3月,甘肃兰州市全面取消医保门诊慢特病定点药店配比限制,符合条件的定点药店均可申报,且能直接医保结算,慢特病参保患者可就近购药。去年末,北京海淀区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刷码结算进药店”,顾客可在定点药店刷码购买医保药品,不用随身携带医保卡。

那么,为什么定点药店会有医保购药限制?放宽的原因又是什么?业内人士指出,定点药店医保购药有一定程度限制,主要是杜绝医保卡被滥用,购买不必要的药品,造成医保基金浪费,另外也防止医保基金被盗用,造成损失。监管部门之所以放宽购药限制,是为了更好满足患者的购药需求,强化药店的社会作用,减轻医疗机构压力;而医保平台数字化能力不断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水平显著提升也为“放宽购药限制”奠定了基础。

上海医保部门表示,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一方面要求定点零售药店健全内部医保管理制度,一方面将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智能监管,在方便参保人员购药的同时,确保医保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