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这一幕,真的觉得蛮感动的,事后去了解了一下,得知735路的驾驶员都是这样的,这种好风尚值得发扬光大。”日前,本报接到热心读者徐先生的爆料,诉说自己某日乘坐735路公交车时看到的暖心一幕:面对只能乘坐轮椅出行的老人,驾驶员不厌其烦、细致周到;同车乘客也非常理解、无一抱怨……
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多位当事人,发现这趟被沿线老年人称为“闵行老人看病专线”的公交车,早就默默地以其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轮椅出行的老人
遇到热心公交车司机
“五一”小长假前夕,居住在七宝地区某养老机构的陈阿婆出现了咳痰等症状,由于年事已高且伴有认知障碍,机构内的医护人员建议陈阿婆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诊疗。为此,陈阿婆的女儿准备带着88岁的母亲去最近的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虽然只有2.3公里,可日常都需轮椅出行的陈阿婆该如何选择交通工具呢?出租车不方便,不仅老人需要上下轮椅且部分车型后备厢无法安放轮椅;步行不切实际,推行数公里对家属和老人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最终,陈阿婆的女儿选择推着母亲乘坐735路公交车,她向记者还原了当天带老母亲就医的场景。
据其回忆,从养老机构出来,步行1分钟便可到达735路公交车站点。看到车辆缓缓驶来,她便推着母亲快步追赶。没想到,公交车停稳后,驾驶员沈志方(事后了解到)将后门打开,走下车,并手动将后门踏板放了下来。然后转身接过自己手中的轮椅,推着老人上了公交车。摆正位置并询问了两人的目的地之后,沈师傅才重新回到驾驶室内。十几分钟后,公交车到站,沈师傅又重复了上车时的一系列操作,将陈阿婆推下车。“驾驶员每一次收放踏板都会耽误3到5分钟,其实是延误了发车时间,但同车乘客都表示理解。”
两个小时后就诊结束,她再次推着老人来到735路公交站点乘车。与沈师傅一样,这趟车的驾驶员郭周荣(事后了解到)也细心协助老人上下车,一路关照。下车时,她一再向驾驶员表达感谢,内心非常感动。正是这一幕,被细心的同车乘客徐先生记录了下来。“坐轮椅出行的老人多有不便,公交车驾驶员能主动提供帮助值得弘扬。”
735路被称“看病专线”
助老行为一直“上演”
开了20多年公交车的沈师傅已近退休年龄,提及当天推着陈阿婆上下车的事,沈师傅只是淡淡一笑,并未觉得有什么值得一说。“这种事情我们经常会碰到,有腿脚不便的乘客或者坐轮椅的乘客,一般都会把后门踏板放下来。看到行动不便的上去帮一把,这个很正常。”沈师傅说,自己的父母也常年患病需要照顾,看到年长的乘客上前帮忙不仅是车队对驾驶员的要求,也是作为小辈自然而然的举动。
采访当天,郭师傅恰巧又碰到一对老夫妻乘车去医院看病。“他们也有轮椅,我把踏板放下来,然后帮他们推轮椅上下车。”除了轮椅带来的不便,还有不少老年乘客习惯追赶,下车时较为匆忙,因此,每当到达老年乘客上下车较多的站点,郭师傅都会通过后视镜观察,等老人扶好坐好再起步;到站前也会提醒欲提前起身的老年乘客“不要急,等车子停好”。“有位阿姨每次只乘一站,还有位爷叔定期去医院……”对于735路车上的“老面孔”,郭师傅如数家珍。
事实上,陈阿婆的女儿在乘坐735路归来后,就向养老机构护理员提及了此事,并感叹,该路线公交车驾驶员对待乘客非常友善,对待老年乘客更是照顾有加,机构护理员和工作人员也都对735路公交车赞不绝口。而这条途经若干养老机构、多个老小区及医疗机构的公交线路也被不少周边居民称为“闵行老人看病专线”。
又增一个“就医站点”
车队将继续优化服务
采访前,记者乘坐735路公交车体验居民口中的“看病专线”,当有老年乘客上下车时,驾驶员会多停十几秒,确保老人扶好坐好或已下到站台方才起步。碰到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人,驾驶员还会提前询问其下车站点。此外,随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梅陇院区(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的正式运行,途经这里的735路公交车又将搭载不少前往就医的乘客。
“坐轮椅的或是行动不便的乘客,在公交车上经常会碰到,驾驶员只是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巴士二汽平阳车队党总支书记赵俊说,除了公交车驾驶员相关培训,在每月的安全例会上,车队都会在安全生产方面作相应宣传辅导,“比如老年乘客上下车时,要等他们扶好坐好再起步,多问一句老人到哪个站下车并给予关照,做个‘有心人’”。近几个月,公交车客流量明显增多,其中有很多是老年乘客,赵书记表示,车队将继续做好驾驶员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监督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