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人来说,换拉链、改裤脚、服装拷边、维修手表……这些“小修小补”服务点曾经随处可见,然而随着城市更新,这些服务点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在近日举行的普陀区邻里生活节暨曹杨“桂巷×梧桐”邻里文化市集活动启动仪式上,曹杨新村街道发布了《曹杨“小修小补”便民服务地图》,一份小小的地图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
靠手绘地图,找“小修小补”店
据了解,曹杨新村街道是首批“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在实践中总结了很多值得推广的典型经验。当地老龄化程度较高,不少老年居民对于“小修小补”服务仍有需求。对此,街道联合多个商家,让辖区范围内提供维修、补缝、洗衣、换锁等服务的25家店铺陆续成为“生活圈”的“小修小补”服务网点。此举不仅让“小修小补”服务网点有了容身之地,也极大地满足、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为了让居民能轻松地找到这些服务网点,一份《曹杨“小修小补”便民服务地图》便“诞生”了,这份地图以手绘形式标明了25家“小修小补”网点商户的位置,分布于曹杨商城,桂巷菜场、杏山菜场、枫桥农贸市场和多个居民区周边沿街商铺里。
据了解,25家网点商户被分为修车、修鞋、裁缝、珠宝维修、修钟表配钥匙、修眼镜、皮具修复、家电维修等服务类型,其中部分商户已在服务场所摆放印有“上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标识、商户简介、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等信息的立牌。
留住“烟火气”,多方共同努力
在这份地图的背后,是曹杨新村街道、辖区内商场、集市和“小修小补”网点商户的共同付出。
“单姐裁缝铺”是25家网点商户之一。在曹杨商城二楼的一条通道里,摆放了几张桌椅和几台缝纫机,还有电熨斗和纺织线,这便是58岁的单琴香师傅的手艺工具,业务包括服饰修补、改衣服大小、服装拷边、换拉链、衣服精修等。
单师傅年轻时为外国人定制晚礼服,锻炼出高超的手艺,有不少顾客成为“回头客”。
曹杨商城目前已有4家“小修小补”网点商户入驻,涵盖衣物缝补、首饰清洗、眼镜清洁、手表维修等多个品类。富春达维修部的黄祖仁师傅擅长修理多种海内外名表和普通表,甚至有不少家住远郊地区的市民带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破旧手表前来求助。他说:“无论是年轻人喜欢的‘百达翡丽’和‘浪琴’,还是老年朋友爱戴的‘梅花’,相关维修、保养、配电池、上油和表带更换等服务,我都很拿手。”
师傅们坚持提供“小修小补”服务,也与曹杨商城管理方以低租金引入或保留这些便民修补项目分不开。单师傅表示,她大约9年前来到曹杨商场,承包下这里的一处店铺,但维持下去很不容易。不久前,街道和商城管理方商量后,将现在的点位提供给她,租金也非常便宜。而黄师傅的铺子原来在嘉定江桥,去年受疫情影响关停。今年2月,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曹杨商城,获悉要交的租金只有原来的一半,果断选择扎根下来。
另据了解,曹杨新村街道将在普陀区商务委指导下探索“小修小补”备案制工作,进一步管理和优化“小修小补”为代表的便民服务摊点,在便民、平价和市容之间达成城市“烟火气”的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