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国蓬皮杜中心“镇馆之宝”到上海博物馆“文物瑰宝”,从古代书法绘画到近代精品集成,沪上不少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带来一场场主题展览,邀请市民在“五一”小长假赶赴节日的文化盛宴,开启假日的“逛馆模式”。
来场真正的东西方美学对话
4月29日起,位于龙腾大道2600号的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推出年度特展“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展览在甄选法国蓬皮杜中心重量级藏品的基础上,得到上海博物馆的鼎力支持,董其昌、八大山人、恽寿平、龚贤等大家的多件传世之作同场亮相,由此展开了一场真正的东西方美学对话。
展览展出十个章节、近百件作品,包括:日本绘画和东方哲学对西班牙画家胡安·米罗多年创作的影响,法国画家安德烈·马松受中国绘画与神秘主义影响从而将绘画与书法融合的实践,以及比利时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多特雷蒙的“语素文字”等。
大批超现实主义流派的绘画和影像作品将出现在此次展览上,其中包括蓬皮杜中心12000件收藏中的“镇馆之宝”胡安·米罗的《星座》系列等。而上海博物馆的数件书画珍品更为展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不乏梁楷(传)《布袋和尚图》卷、董其昌《燕吴八景图》册、虚谷《芦塘雨意图》页、恽寿平《山水花卉图》册等传世之作。
据介绍,在西方艺术史上,鲜有绘画艺术运动像超现实主义一样,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建立起真正的美学对话。1924年,法国诗人安德烈·布勒东在巴黎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将“超现实主义”定义为“一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们试图用言语、书写,或其他各种方式来表现出思想真实的运作。也标志着一场不受理性约束、全面革新的文学与艺术运动的开始。
此次展览期间将推出多场主题活动,上海博物馆的专家们也将赴西岸美术馆开展多场主题分享会。
时间:4月29日—9月24日
地点:西岸美术馆展厅3
提示:观众须提前预约入馆、购票观展,70岁以上老年人免票
上博书画两馆举行“告别展”
位于人民大道201号的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将在5月7日迎来尾声。这些天,上海博物馆内外,人潮涌动,看展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同样,在上海博物馆三楼的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不少观众也纷纷前来打卡。两馆推出的“告别展”通过本年度的首次换展更新,展出多件首次亮相或久未露面的馆藏书画精品。
步入展厅,每当观众走近大师们的书法、绘画作品,柔和的灯光缓缓亮起,照亮眼前的一幅幅艺术瑰宝。此次更新的精品馆藏书法有北魏王远楷书《石门铭》册、明代文徵明楷书《顾春潜传》轴、明代邢侗草书《临王羲之豹奴帖》轴、清代郑燮行书《为仁山先生诗》轴等。
更新的馆藏绘画作品包括南宋佚名《莲社图》卷、元代夏永《滕王阁图》页、明代文伯仁《金陵山水图》册、清代王时敏《仿古山水》册等。
据介绍,上海博物馆书画两馆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常设展馆。通常每半年更换展品,每次都有一定数量的“新面孔”精品出现,可谓常展特办、常办常新。本轮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常设展为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自1996年开馆以来持续二十余年的书画常设“告别展”。“告别展”后,书画通史常设展将移师东馆。
时间:即日起—10月8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三楼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
提示:观众可提前通过官方微信免费预约常设展不同时段,无法线上预约的老年人可凭身份证至上博文创商店门口现场预约。
老建筑里看长三角绘画精品
“百川汇海——江浙沪皖海派绘画名家精品联展”正在位于南京西路325号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图轴、扇面、图册……来自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的多幅海派精品画作,在承载了几代上海人记忆的历史建筑中,向观众一一呈现。
展览设计围绕一个“海”字做文章,灯光、音效、颜色……精心营造中国画的意境氛围。入口处的文字解构装置,意在表达海派绘画众星云集,艺术形式创新多变。展厅现场还布置了笺扇庄、点春堂、得月楼等场景,打造出“诉说”海派绘画何以形成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据介绍,在海派绘画发展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博古花卉、时事新闻及反映现实的新题材,也涌现出虚谷、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等绘画名家,他们不拘于一门一派,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绘画风格。随着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一批海派画家或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绘画,或主动将西方光影、解剖、水彩等技法融入传统国画,形成海派绘画中西融合的典范。现场,展出的多幅作品就是在近代上海开放、包容、多元的城市环境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显现开拓和创新。
时间:即日起—5月28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一楼
提示:观众可在官方微信免费预约或在入口扫码预约
去图书馆寻找罕见姓氏家谱
位于合欢路300号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在举行“谱海撷星——馆藏稀见姓氏家谱展”。所谓稀见姓氏家谱,即为人口较少的姓氏家族所编纂的家谱。此次“谱海撷星——馆藏稀见姓氏家谱展”选取了支、水、生、后、狄、相、钦、濮、操、端木等二十余个稀见姓氏的馆藏家谱,所挑选的姓氏在全国人口所占的比例都很少,大多仅在0.1%至0.2%之间,因此其家谱能保存至今甚为难得。
据介绍,除了姓氏方面的稀有,家谱所记载的内容更有不菲的价值。谱内诸如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人口繁衍、名人传记等记载或可补正史之阙,为历史学、姓氏学、移民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资料。
除稀见姓氏以外,家谱馆内常设“探姓觅谱”姓氏墙,选取家谱现存量排名前300位的姓氏加以展示,读者可以通过手机AR小程序扫描姓氏墙,获取姓氏信息,以帮助大多数读者了解自己的姓氏。
目前,上海图书馆藏有家谱4万余种,40余万册,合519个姓氏,是国内外收藏中国家谱原件最多的公藏机构,有着“全球中国家谱第一藏”之美誉。
时间:即日起—6月30日
地点:上海图书馆东馆4楼家谱馆
提示:除特定讲座、活动以外,读者入馆、看展无须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