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的公共空间里,品读一下美术馆特别推荐的书,听一场专业人员讲解的艺术导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4·23世界读书日”前夕,西岸美术馆带着面向公众的共建式开放图书空间——“书架”,走进了居民区。这些书籍是市民或不同机构捐赠的艺术、人文类书籍,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免费阅览,也可以无偿捐书,让书香在共享和流动中传递。
家门口打卡“书架”
“一起来看看,这些是日用品,还是艺术品?”一周前,在徐汇区龙华街道图书馆一隅,坐了几十位不同年龄层的居民,一起聆听“万物的声音”艺术展导览。这个同名展览目前正在西岸美术馆展出,展出来自蓬皮杜中心的馆藏力作。此次,西岸美术馆专业人员走入了社区,现场给居民们讲述了多位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其中折射出的不同时代的艺术流派变迁。
同样,和公益导览一起走进社区的,还有现场书架上摆放着的一本本提供给居民免费阅读的书籍。从4月初到6月底,徐汇区龙华街道图书馆和俞家湾第三居委会成为西岸美术馆“流动书架”的首站。在这两处空间,居民可以免费阅读上百本文化艺术书籍、展览画册、儿童艺术绘本,在家门口享受艺术阅读空间,体验美术馆与社区共建的“知识流动生态圈”。
“这些书真的不错,我最近来图书馆看书时,都会翻来看看。”家住龙恒路的顾老伯正在翻阅《设计与奇想》一书,他说,自己从事了几十年建筑相关行业,对设计类书籍特别感兴趣,“这次听了艺术展的导览,我很感兴趣,打算到美术馆去看一下大师作品”。
市民捐书,共同建“书架”
步入徐汇滨江的西岸美术馆地下一层,仿佛走进了一座图书馆。一排排高高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不下几千本,不少观众或在书架前选书,或坐在座位上看书。“在美术馆里看书,是一种挺新颖的感受。”市民李先生带着读中学的孩子刚刚参观好展览,看到展馆里有这么多艺术类书籍,两人坐下来一起看书,“正好有介绍这个展览的书可以看,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展览内容。其实,书也是一种媒介,热爱艺术的市民坐在这里看书,可以对艺术有更多的了解和拓展”。
据西岸美术馆“书架”项目负责人黄丹介绍,“书架”项目启动后,不仅提供与展览相关的画册及艺术理论书籍,观众还可以捐赠书籍,目前已经收到200多本市民捐赠的书,以及约3000本机构捐赠的书,既有艺术、历史、文化类的专业书籍,也有中外经典小说、散文诗歌以及适合细细品味的刊物。
市民窦女士是西岸美术馆的志愿者,她特意拿来家中珍藏的精美画册捐给了美术馆。“这些闲置的书,我一直没舍得扔,因为这些书都还有价值,现在捐赠出来,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或者是没看过的朋友,我心里也很快乐。”窦女士开心地表示。
流动“书架”会来到身边
记者看到,在每本市民捐赠的书籍上,捐赠者都会在扉页留下赠言,“读书是心灵的出口,愿与天下读书人为友。”“艺术家们最初是如何成为艺术家的?在此书中,你能读到!”“爱生活、爱上海!”……
“美术馆是各类风格的艺术大展聚集之地,是多元跨界的公共教育活动场所,也可以是分享阅读、交流的文化空间。”西岸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书架”项目时,就想把书架内容的决定权交给观众,每一个人都可以决定在美术馆当中摆放什么样的书,也可以成为“书架”的共建者,“由观众捐赠书籍,共同组成公共阅读空间,整个共享空间也会随着每个人的每一次捐赠,逐渐成长起来”。
据了解,西岸美术馆的“书架”接下来将流动进入本市的更多社区,美术馆也欢迎广大市民加入到公共阅读空间的共建队伍中。市民可以通过西岸美术馆公众号线上捐书,也可到美术馆现场或流动书架所在的社区进行线下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