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道路运输局获悉,“一键叫车适老服务设备进社区”工作在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的配合支持下,全市16个行政区超过80个街镇、单位已经完成了超700台“一键叫车智慧屏”落地启用。近年来,“一键叫车”不断升级,线上线下联动,推出不同功能与服务,为有需求的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服务。日前,记者针对“一键叫车”服务进行了探访。
新增700台智慧屏分布于社区居民出行场景
2020年9月,“申程出行”APP正式上线试运行。这个覆盖了沪上所有出租车企业,并与出租车候客点联网,在普通叫车模式基础上增设“一键叫车”功能的平台一经推出就引起社会关注。
“一键叫车”聚焦老年人用车难问题,通过安装“一键叫车智慧屏”,为社区居民,尤其是不善于使用手机APP叫车的老年人提供信息化出行服务。记者发现,此次新增的700台智慧屏安装点位主要分布于居民住宅区门口、人流量较高的区域公共服务点位、医疗机构等多个场所,为更多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信息化出行服务。
据悉,自2021年6月试运行以来,“一键叫车智慧屏”的响应率超过88%,受到不少市民的认可。此次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市道路运输局与“申程出行”还共同探索“一键叫车”覆盖更多市民日常出行场景。一方面,将“一键叫车”智慧屏设备与多个公交候客站有机结合,集约化利用公共设施。另一方面,扩大“一键叫车”在医院等老年群体常去的场景覆盖使用,使老年人“出门、回家都方便”。
智慧屏响应快、定位准乘客需有手机或支付宝账户
那么,这些新增“智慧屏”的响应速度到底如何呢?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闵行区万源路2800号的新增点位尝试使用“智慧屏”呼叫出租车。此处“智慧屏”安装在一楼大厅内,屏幕主页面显示,乘客可选择“刷脸叫车”和“手机号叫车”两种模式。记者选择“手机号叫车”后,屏幕上方出现了“请输入手机号”和“请输入验证码”两个空白框,屏幕下方是数字键盘。在输入过程中,记者发现,“验证码”无从下手。随后,在“请输入验证码”对话框最右侧发现了不太醒目的“发送”按钮,点击后,上方输入的手机号会接收到一条“验证码”短信。输入短信中的“验证码”后,便进入到呼叫模式。
十几秒后,屏幕左下角出现了接单出租车的车牌号、驾驶员姓氏以及预计到达时间,该单显示出租车“预计7分钟到达”。接单1分钟后,记者接到一通语音电话,告知接单出租车会按照定位地址和预计时间准时达到。5分钟后,记者接到了出租车驾驶员的来电,一番沟通后,记者顺利找到了停车点。不难看出,此次新增的“一键叫车智慧屏”定位更加准确,响应也较为及时。而记者此次呼叫的出租车更是比系统预计的时间提早2分钟到达接客地址,两次的电话提醒和沟通也较为人性化。不过,根据“智慧屏”两种叫车模式显示,使用该系统叫车的前提是拥有支付宝账户或随身携带手机。
多处扬招杆疑似损坏无法呼叫出租车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为便捷的服务,即使没带手机,也可以顺利叫到出租车呢?“申程出行”APP推出之初,同时提供线下“一键叫车”服务,彼时,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安装了近200根扬招杆,乘客只需按下设备上的呼叫键,就可以呼叫出租车。这项工程为没有随身携带手机的老年人解决了打车难问题。
上周四,记者来到徐家汇区域体验“申程出行”线下一键叫车功能。在位于肇嘉浜路上海六百门口的一处出租车候车点,不少出租车正在排队等客。该候车点旁即有一根扬招杆,不过,该处扬招杆上的屏幕显示时间还停留在3月4日5点42分,正在打车的市民表示,此处原本就是出租车候车点,扬招杆上的叫车按钮和“扫码叫车”功能使用率并不高。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华山路的国际妇幼和平保健院门口,此处也有一根扬招杆,可屏幕上的显示时间仍不准,还停留在3月10日10点12分;屏幕中央显示着“微信/支付宝扫码叫车”字样以及“申程出行”APP二维码。记者多次按下屏幕下方的呼叫键,屏幕显示没有任何变化,该按键疑似已损坏,呼叫未成功。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拨打了“申程出行”客服热线,客服人员表示,“申程出行”只负责叫车信息的发布和后台运行,扬招杆的设备问题应咨询交通部门。随后,记者又拨打了12345市民热线反映“一键叫车”扬招杆问题,并询问该服务是否已叫停。接线员表示,并未收到叫停该服务的通知,该系统仍在运行中。针对记者反映的扬招杆呼叫按钮损坏等问题,该接线员表示已记录在案,并将反映给交通部门。昨天上午,记者接到相关部门来电,对方表示,会安排街道相关负责人实地查看所反映的扬招杆问题。
■记者手记
“一键叫车”还应“一键便利”
随着手机叫车软件的普及,老年人在马路上扬招越来越难。“一键叫车”智慧屏在社区、医院、公共服务场所等点位的推广应用为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提供了相当的便利。
同时,“一键叫车”扬招杆的布排安装更是为不使用手机、未随身携带手机或手机没电又急需打车的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贴心的服务。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一按扬招”省去了输入各类信息的繁琐,非常适合玩不转手机的老年群体。但其选择安装的点位却并未覆盖老年人日常生活、娱乐的不同场景,部分“一键叫车”扬招杆显得有些“鸡肋”。此外,作为一项便民实事工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也应做好、做实,才能真正急老人所急,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