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卡积点转现金,80岁以上不让用?

■商家解释:上级监管部门为防范风险设立的技术限制 ■老人质疑:我意识清晰且有网购经验,为何被“设限”?

2023-02-16    作者:本报记者 程 峰

021610.jpg


如今,很多老年人有着用预付卡消费的习惯。有人持卡进商场购物,有人则用来上网消费。不过,81岁的徐老伯却遇到了一桩与此有关的烦心事。

近日,他致电本报反映自己用OK卡在APP上进行实名认证时受阻,进而无法网购的遭遇。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年龄超过80岁实名认证通不过


春节期间,徐老伯收到了亲戚送来的一张OK卡,这张预付卡的面值为500元。根据卡片上的提示,老人可前往OK卡指定商户的实体店进行线下消费,或通过“OK支付”APP,进行线上消费或缴纳水电煤等公共事业费。

考虑到可以用OK卡的实体店离自己住处较远,老人决定使用“OK支付”APP来消费。徐老伯表示,根据卡片背后的提示,把OK卡内的积点转入这款APP后,就能在美团上点外卖或兑换其他外卖、网购平台的电子券了。不过,想要这么用,必须先完成实名认证,再将积点转入“OK支付”APP的现金账户,然后购买“大牌卡券”来使用相关服务。徐老伯卡在了“实名认证”这一步——上传了自己的身份证,却无法通过审核。

为了解自己无法完成实名认证的原因,徐老伯拨打了OK卡的发卡方、百联集团成员企业安付宝公司的客服热线,客服人员表示:“16岁及以下未成年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确实无法完成实名认证,这是为了确保他们的使用安全。”

对此,老人感到不解,自己虽然已经81岁了,但意识清晰,有多年网购的经验,并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现在市面上的其他预付卡都不设实名认证的年龄门槛,为何‘OK卡’要多此一举?”徐老伯很纳闷。



OK卡:曾接“设限”通知“我也不理解为何要设限”


为了搞清楚徐老伯的OK卡到底能不能通过实名认证后“积点转现金”,记者来到真光路上安付宝公司百联卡销售中心。该公司客服经理徐先生对老人的遭遇表示歉意,并解释了发生此事的原因。

他表示,去年7月,公司接到一份上级监管部门发来的通知,内容是关于限制80岁及以上用户多用途预付卡实名认证的,“限制部分年龄段用户实名认证的相关操作,与央行下设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实施的技术限制有关。”徐经理表示。

这究竟是一份怎样的通知?记者在央行及CFCA的网站上搜索,未能查到相关通知。记者提出想看一下这份通知的具体内容,徐经理表示,他们也在核实中,“之前没碰到过80岁以上老人积点转现金受阻的,徐老伯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高龄老人是我们公司的重要服务对象,我自己也不理解为何会收到这份通知”。



截稿消息:协商后,“80岁限制”被解除


为了帮老人解决OK卡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安付宝公司派出两位工作人员上门相助。工作人员表示,老人如需用“OK卡”的积点转现金购买美团等商户提供的服务,的确需要先通过实名认证,并且每年最多有5000元的消费上限。由于徐老伯年龄已超过80岁,根据相关规定,其身份证无法通过实名认证,故暂时无法使用以上服务。“如果想用OK卡积点缴纳水电煤费用,则无需实名认证。”工作人员随后耐心指导老人如何进行操作,并和老人互加微信,以便日后联系。

这名工作人员还表示,近年来,为遏制洗钱和冒用账户等违法犯罪行为,并减少其他线上消费风险,CFCA会对相关支付平台的实名认证进行技术“设限”,80岁及以上的用户被视为与未成年人一样的高风险人群。安付宝正和CFCA进行沟通,争取早日助老人们“解禁”。

截至发稿前,安付宝公司的徐经理再次联系记者,他表示,经过协商,CFCA放开了“80岁”这一年龄限制,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可正常通过实名认证,使用OK卡积点转现金业务。徐老伯反映的问题已得到解决。




记者调查:“冷门”的多用途预付卡


记者从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了解到,市面上的预付卡分为单用途和多用途两种。单用途预付卡比较常见,它由商业主体发行,只适用于该主体自己拥有的商户,生活中常见的健身卡、美容美发卡、洗车洗衣卡和超市购物卡等都在此列;多用途预付卡则可跨商业主体使用,还可进行积点转现金等操作,这类卡由央行监管,监管措施更为严格。徐老伯手上的“OK卡”就属于后者。

记者走访本市部分商场和预付卡售卡点后得知,和随处可见的单用途预付卡相比,多用途预付卡品种较少,市民们常用的只有“OK卡”和“杉德卡”等。

涉及多用途预付卡的管理办法同样较少。

在国家层面,只有央行在2012年制定和发布的《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其中包括与相关实名网络支付账户有关的内容,比如:针对获准办理“互联网支付”业务的预付卡发卡机构,允许预付卡持卡人向其在此类发卡机构开立的实名的网络支付账户充值,但实行同一客户年累计5000元的金额控制。不过,记者发现,该《办法》并未对持卡人设置实名认证的年龄限制。

在地方层面,《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实施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多用途预付卡的管理办法。




■记者手记


防范风险固然重要但“设限”请勿一刀切


最近,“深圳91岁老人给老伴网购衣服当生日礼物”上了热搜。全国各地,很多八旬、九旬老年网购达人的故事频频见诸报端。对越来越多的老人来说,年龄并不是他们融入网络时代的障碍。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和商家也都在合力推进购物网站和APP的适老化改造,给老年人提供便利。

和其他年龄段的消费者一样,老年人也会在消费中面临一定的风险。为此,去年年底发布的《适老化APP消费监督评测项目研究报告》中,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完善手机APP适老化消费监督机制。所以,有关部门采取一些风险控制措施,也是事出有因。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徐老伯意识清晰,而且有多年的网购经验。记者走访了他所居住的小区,发现有同样消费习惯的高龄老人为数不少,无论是网购商品、点外卖,还是社区团购,都玩得得心应手。谈及徐老伯的遭遇,这些老人认为,为规避风险而进行实名认证可以理解,但“一刀切”式限制80岁及以上老人的做法很不妥。在他们看来,此举与网购平台适老化改造背道而驰,可能还存在年龄歧视的嫌疑。

如何更有效地实施“风控”但不搞“一刀切”,或许是有关部门应当用心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