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椅小区出行有点难

相关方面表示将开展调解工作,形成兼顾各方需求的方案

2023-02-07    作者:本报记者 程 峰

020723.jpg


1月7日,本报刊发题为《我的电动轮椅为啥被“看”成了电瓶车?》的报道,诉说了一位读者的电动轮椅车被电梯智能拒载系统识别为电瓶车的遭遇。最近,又有一位读者来电反映类似情况。为了带自己的电动轮椅车进出电梯轿厢,他只能撑伞遮挡轿厢内的摄像头。

记者走访后发现,老人所说的情况确实存在,而且他还遇到了别的麻烦。小区北门前加装的一根竖立铁柱使他坐着轮椅车根本无法出入。“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轮椅出行的老人,该怎么办呢?”老人十分发愁。



坐轮椅出行有点难


近日,记者来到徐老伯居住的浦东三杨新村一街坊小区。虽然当天是晴天,但老人却带着一把伞出门。

徐老伯表示,自己年过八旬,而且腰有老伤,只能借助电动轮椅车出行,但小区居民楼里的电梯安装了识别和阻止电瓶车进入轿厢的智能拒载系统,将他的电动轮椅车识别为电瓶车。他只能在轿厢里撑伞,为的是遮挡该系统的摄像头。

同时,小区北门前的一根铁柱也阻挡了其轮椅的去路。去年夏天,小区物业在北门中间加装的这根铁柱,使所有轮椅车都无法通行。轮椅族们只能从距离北门300米远的南门出入小区。“我儿子住在北门对面的二街坊。我要先从南门出去,再沿着西面围墙去二街坊,等于要多走大约600米。”

采访过程中,老人的一位邻居告诉记者,自从北门中间装了铁柱后,通道变得更加狭窄,遇到下雨天,行人不得不收了伞才能出入。 

徐老伯为此联系了物业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被告知上述两项举措都是出于小区安全考虑,无法更改。物业工作人员同时建议他将电动轮椅停放在小区地下自行车库。

“但对我来说,这个建议不现实。要想去地下车库,需要经过拐弯的坡道,电动轮椅不好控制,上下坡道不安全。”徐老伯说。



镇政府回应:将开展多方协调工作


记者随后走访了小区物业管理处,以及该小区所属的三杨新村居委会。

物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曾和专业人员多次对电梯智能拒载系统进行调试,但该系统仍将老人的电动轮椅车识别为电瓶车。工作人员还认为,老人并不在集中充点电为轮椅充电,而是在家充电,存在一定隐患。“万一引发火灾,楼里其他居民也会遭殃。但考虑到老人的特殊情况,我们没有上门阻止他把这辆轮椅车带上楼。”

谈及北门加装铁柱一事,物业表示,小区北门并非主入口,它原为转门设计,连自行车都无法通行,后被改装成了电动门。但进入小区的外卖和快递小哥此后时常以较快的速度“破门而入”,导致这扇门多次被撞坏,甚至撞倒过居民。物业曾多次报警,警方也对肇事者给予惩处,但“冲门”及损坏的情况并未好转。

考虑到维修次数过多,小区业委会遂提议在这扇门前加装阻挡非机动车出入的设施。在业委会完成征询等流程后,物业加装了铁柱。

物业工作人员表示,想要解决徐老伯的问题,可能只能拆除电梯智能拒载系统和北门铁柱,但这需要小区业委会再次开展征询工作。对此,三杨新村居委会书记李宾表示,他们会努力为老人争取利益,但“一拆了之”的解决方式并不实际。

三林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该镇将全面核实相关情况,并召集三杨新村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开展调解工作,力争尽快形成兼顾小区内各方居民诉求的协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