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不认证就停发养老金”,假的!

2023-02-02   

“2023年养老金认证时间提前了”“退休的人注意了,一月份一定要认证,否则今年一月份就停发工资了……”近期,此类信息在多个社区群、朋友圈等流传,引起了不少老年人的关注和担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及官网分别在1月20日、1月31日发布了“领取待遇资格认证”相关信息。事实上,早在2018年5月,人社部门已经取消了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因此,相关谣言也不攻自破。



涉及“资格认证”的谣言和骗局不少


前段时间,60多岁的陈伯伯在社区养生群内收到了这样一则“温馨提示”,“退休的人注意了,一月份一定要认证,否则今年一月份就停发工资了……”该信息引起了陈伯伯的注意,由于对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流程并不熟悉,且一月份仅剩几天时间,“万一来不及认证影响发工资,那我们怎么办?”陈伯伯不免担心。

无独有偶,70多岁的林阿姨在一次参与活动中也得到了“一月份要完成领取待遇资格认证”的通知,不仅如此,活动中还有个别参与者声称,可以“代办认证”,并要求林阿姨等人填写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不过,曾多次在社区听过反诈、普法等相关讲座的林阿姨也立刻意识到,上述做法是骗局。

1月20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暖心服务超方便!》,其中提到,2018年5月,人社部门取消了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目前,各地已初步构建了以信息比对为主、社会化服务和远程自助认证相结合的认证新机制。

社保经办机构通过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不需要本人进行任何操作,即可完成认证。2022年,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退休人员是通过数据比对方式完成认证的,以后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别强调,目前,各地正在有序开展2023年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

针对近期流传于网络的相关谣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于1月31日分别在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领取待遇资格认证可在上次认证后一年内任意时间进行!》,再次明确,“参保人员可在上次认证后一年内任意时间进行认证,不需要赶在一个集中的时段。”



本市户籍老年人大部分无须自己认证


开展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是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措施。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介绍说,老年人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或“掌上12333”等官方手机应用,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在境外居住的,还可以通过外交部“中国领事”手机应用完成认证;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可以提出上门认证申请,社保经办机构会提供上门服务。

据了解,目前上海户籍的老年人大部分不需要自己去认证,市社保中心已经通过大数据比对等方式获取了相关认证信息。需要认证的人员包括领取上海市社会保险待遇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等,相关人员收到《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通知书》,可以通过“上海人社”APP自助完成认证。另外,也可将本人签字的户口本复印件或其他证明材料复印件(如近3个月内的就医记录凭证或实名制出行凭证等),寄回本市社保经办机构,作为继续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的依据。如收到上门认证的相关通知,市社保中心将委托顺丰快递小哥提供上门认证服务。如有其他疑问,还可拨打电话12333、12345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