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飞扬,许新年愿望

2022-12-29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程 峰

图片20.png


图片21.png


图片22.png


图片23.png


漫步在梧桐树下,在6.5米高的“兔子”面前许下新年心愿;在海派潮流街头邂逅“派送”新年礼物的大白兔,收获满满惊喜;看绒绣作品如何“再现”历史人物与新闻事件,领略针尖下的“东方油画”……辞旧迎新之际,申城营造雅俗共赏、喜庆祥和的氛围,其中不少活动将开放至明年春节后,市民们可避开人流高峰期,静心感受这份新春的美好。

 

”瑞雪“,迎接新年

在思南公馆复兴中路重庆南路入口处,远远就能见到6.5米高的巨型兔,憨态可掬的模样,长长的耳朵,头戴“滑雪镜”,手拿新年贺卡,红色和白色的靓丽造型,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希望这只萌兔带来新一年的好运。”一位市民感慨地说。

据介绍,2023 思南迎新季贯穿元旦、春节期间,其中特意打造的、寓意向上生长的巨型迎新兔,会在20221231日至20231117点至19点间多个时间段,营造出“瑞雪迎丰年”的飘雪氛围,在飞扬的“雪花”中迎接新年。

在整个思南街区,不经意间就能在老洋房的转角处,发现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迎新兔,给路过的市民带来一份“小确幸”。

 

“纸·艺”,感受魅力

在思南时区画廊,目前正在免费展出“纸·艺”特展,为公众呈现纸张与图书背后的多面魅力。纸艺作品参考了木雕、剪纸、折纸等中国传统技术手法,也吸纳了源于西方的新流派,有揉、撕、划、衍等多种表现手法,既有纸艺大师朱立群的作品展出,也首次利用数字印刷技术,通过数字扫描和3D打印,呈现克孜尔石窟。这一展览系统性地展出莫言、余华、王朔等文学大家的珍贵手迹、书信、手稿,也展现了图书制作生产艺术设计、以纸为媒介的创意设计、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数字印刷等多种形态。展览将至202313日。

与此同时,迎新季期间,思南公馆将为公众带来迎新氛围的街角音乐演出,有中西交融的音乐作品、有可以随之起舞的爵士摇滚乐,还有思南读书会、思南赏艺会等文学艺术活动。

此外,思南公馆预告说,在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期间,思南街区内将有狮龙共舞的场景。气势磅礴的长龙,在一座座老洋房间“飞腾”“游走”,栩栩如生的雄狮登高采青,激扬风采,为市民祈福开年好运。

 

吟诗歌,展望新年

虹口海派潮流新地标——今潮8弄色彩缤纷,新入场的10组艺术作品给这有着一百年历史的弄堂带来浓郁的新年氛围。无边界青年创想中心第二届空间艺术展“弄堂摩登”近日在这里正式揭开面纱。

入口处,一对大白兔造型的雕塑分别“跃”上了喷水池上方和一栋相邻建筑顶部,它们将很多红色大球“抛”至地面,为游客“送”上新年礼物。这些大球形似气球,其造型产生的视觉动线营造出了动态般的梦境观感,这是名为《春潮弄兔》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本次10组艺术作品,分为“时映今潮”“记忆花园”和“未来回声”三个篇章,分别聚焦时间与生活、空间与情感、自然与城市。艺术家们循着新年、春节、元宵的步伐,运用装置、影像、雕塑、绘画等材料进行创作,展览将举办至202335日。

迎新之际,今潮8弄还将同步举办诗会、画展等文化艺术活动。20221231日,一场旨在用诗歌传递新年展望的“诗歌,向前跋涉”跨年诗会与一场小型书店集市将为百年弄堂带来温暖的诗意气息,在读诗的浪漫里迎接2023年的到来。此外,在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今潮8弄也将持续带来各类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体验——“潮兔春禧”新春灯会、“好兔连连”兔年年味市集等。

 

赏绒绣,领略非遗

跨年美展还有不少,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浦东群艺馆)举行的“铺光绣彩——上海绒绣艺术大展”就是其中之一,展览将持续至2023115日,共有60多件绒绣作品和30多件绒绣文创产品。

据了解,2011年,“上海绒绣”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本次展览通过“源于欧洲的图案艺术”“融汇中西的东方油画”和“绒绣艺术的先行者”板块介绍绒绣发展史。在主要展区内,60多件绒绣作品被分为4大主题展区,包括“人物”“建筑风景”“动植物”和“叙事题材”,便于观众领略绒绣的艺术魅力。本次展览还设立致敬传承人板块,介绍了上海绒绣的两位国家级传承人和七位市级传承人的故事、艺术特点与作品,并“讲述”名作的创作故事。

现场展示的作品包括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唐明敏的代表作——黑白人物肖像《梅兰芳》,这件作品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据介绍,绣黑白比绣彩色更加困难,整幅画的黑白两色中要生发出无数光线明暗的变化,才能体现出丰富层次,染色也更加困难。

 

“年鉴”,关注热点

“没想到这里的作品能以非常惊艳的方式来反映热点事件,很多难以说出口的情绪,都被艺术家表达出来了”,市民李先生称,日前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启幕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1”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据了解,本次展览共展出了12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选自2021年卷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览通过对当代艺术现场和生态的记录、观察、追问及反思,试图反映这个时代的各种问题。本次展览将举办至明年226日(每逢周一闭馆)。

艺术家梁绍基的装置艺术作品《雪藏——困》,由手机、树枝、芯片、蚕丝、蚕茧和木板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作品中,很多手机被厚厚的蚕丝所覆盖。据工作人员介绍,当疫情来袭时,手机和人们形影不离,大家似乎唯有通过它才获得存在感,然而,大量紊乱虚假的信息又搅得人们心神不宁。艺术家于是以这种手法来给手机提供“丝疗”和“静疗”,诊治人们的亢奋焦灼和对高科技的过度依赖。在反思中回归自然,重启生命之网和信息之网的对话,“在作品象征的雪原的尽头,新枝破雪而出,它是手机‘天线’经过‘诊疗’后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