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公布“大博物馆计划”

2022-12-24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未来的上海博物馆将会是怎样的?近日,上海博物馆公布“大博物馆计划”,未来三年中,上海博物馆将构建“3+X”格局,即以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为主的东馆建成开放,以特展主题展为主的人民广场馆整体更新改造升级,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核心的北馆启动建设,基本形成“一体三馆、全城联动、特色清晰、相辅合璧”的发展格局。

 

将建成三馆也将更智能

据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大博物馆计划”的“大”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建设大场馆”——目前上博正持续推进东馆工程和展陈建设,预计2023年年底前后,东馆新馆建成开放,随后是人民广场馆改造升级以及北馆启动建设。待三个馆相继建成开放后,三馆建筑总面积将超过20万平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博物馆“航母群”之一,预计年观众接待总量超过600万人次,跻身世界博物馆前十行列。

据透露,上博东馆展陈将以常设展为主,呈现海内外体系完整、脉络清晰、史料翔实、叙事生动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及海派与江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互动体验等四大系列。其中,青铜馆、书法馆、绘画馆、印章馆是海内外唯一的常设通史陈列。改建后的人民广场馆定位以特展、主题展为主,重点举办馆藏轮展、文化主题展,并引进国内外大型特展。北馆所在地正在为长江口二号古船搭建“保护仓”,未来的北馆将被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船与考古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此外,上博将开展全力打造面向学生、都市白领、创业者、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等不同对象的“上博学院”,开设精品文博艺术课程、开办文博“空中大课堂”。建设智慧博物馆“3M”体系建设,即基于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藏品智慧保护(AIM)、基于场馆运营可视化的智慧管理(BIM)和基于观众体验度的智慧服务(CIM)一体化系统。

 

三大系列展览品牌令人期待

“配置大资源”方面,上博将做强“何以中国”“对话世界”“百物看中国”三大系列展览品牌。其中,上海博物馆将联合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物局和文博机构,今后至少连续5年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系列大展。策划推出聚焦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与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法国卢浮宫等世界知名文物艺术机构合作。

上博将与全城近160家博物馆间的交流合作,并牵头成立“长三角博物馆教育联盟”“长三角博物馆文创联盟”以及“长三角博物馆协会(学会)战略合作机制”。同时,组织策划首个上博文化“走出去”品牌——“百物看中国”(暂定名)系列文物艺术出境大展。此外,通过实施“数字+”“旅游+”“文创+”,来打造“大品牌”。

据介绍,上海博物馆于19521221日正式开馆,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原跑马厅大楼。1959年,迁入河南南路 16 号原中汇银行大厦。1972年起,开国内博物馆风气之先,将综合陈列改为中国青铜器、中国陶瓷、中国绘画等专题陈列,奠定了上海博物馆常设陈列的基本模式。19961012日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全面建成开放。

目前,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4.4万余件,文物收藏包括32个门类,门类之多为全国之最。上海博物馆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文物科技保护工作的博物馆之一。

自人民广场馆1996年开放至今,上博已举办了160余个馆内特别展览,近年来,年均组织公众活动约80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