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智学手机仿真教学系统上线

2022-11-17    作者:本报记者 程 峰

近日,一套模仿随申办、微信、支付宝等软件操作页面的“老年智学手机仿真教学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界面预设成真实的智能手机样式,老年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反复进行仿真操作训练,沉浸式学习如何熟练玩转常用软件,让老年人通过模拟仿真学习跨越“数字鸿沟”。

 

“真实”操作界面来学习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启动推进会上,一套便捷实用的“老年智学手机仿真教学系统”正式发布。这款H5界面智学小程序由上海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协作组开发,牵头单位为长宁区社区学院。和常见的智能手机学习方式不同,它模拟还原了真实的手机操作界面。

扫一扫二维码(左下图),手机屏幕上随即出现了老年智学手机仿真教学系统的操作界面,点击进入后,共有“手机入门”“微信”“支付宝”和“随申办”4个模块。

这些模块各有37项操作训练内容,共计18项。在“手机入门”模块,预设了手机如何联网和软件下载安装等训练;“微信”模块教老年人如何打开健康码,以及如何添加好友并发起聊天;在“支付宝”模块,涉及到实名认证、绑定银行卡并转账,以及安全设置等;“随申办”模块涵盖的内容最广,包括注册、寻医问药、查询交通、生活缴费、呼叫出租车等一系列老年人最常用的便民服务。

为验证操作界面的仿真程度,记者点击“随申办”模块的“预约挂号”操作训练。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点击相关功能按键、授权个人信息、选择所需挂号的医院、科室、门诊与就医时段,并提交就诊人信息,用14个步骤完成了这项训练,与真实的操作步骤完全一样。

 

不断试错让“实战”更轻松

 

据长宁区社区学院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张华亮介绍,开发团队之所以推出“老年智学手机仿真教学系统”,源自他们的教学经验。

他表示,虽然目前的老年智能手机学习活动遍地开花,但是老人对智能技术的学习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明显下降。对于手机上的软件操作学习往往需要伴随大量的练习与回顾,而传统的线下或线上课程学习很难实现对应的练习功能,他们需要更具交互性和体验感的沉浸式学习,从而达到强化学习的效果。“比如很多老人害怕出现转账失误,于是课后还是不敢用手机来付钱。唯有让他们在‘真实界面’上不断试错,才能帮助他们克服技术和心理上的难关。”

他还表示,在这款H5界面智学小程序上,每一步操作都配有相应的引导词提示,老人操作失误后,屏幕上会提示老人“请再想一想”。如果老人再次操作失误,屏幕上会有引导的“手指符号”来指示出正确的按键位置。在操作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界面上都有“返回”键,给老人不断操练提供方便。

此外,安装“老年智学手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大屏操作设备也已投入使用。目前,长宁市民学习中心、长宁区老年大学和区内部分街道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5个点位已安装了这种设备,已有不少老人前来学习操作。

另据了解,上海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协作组对于学习内容的选取较为慎重,目前没有在“老年智学手机仿真教学系统”中引入过于商业化的软件。他们会积极收集老人们的反馈,更新和丰富操作训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