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网红”还在吗?

2022-08-04    作者:本报记者 彭 玥

图片1.jpg

 

近年来,城市微更新不断推进,街区空间内陆续出现了不少“网红打卡地”,新华路的“新·境”便是其中之一。不过,近日,曾两次前去打卡的市民陈老伯却发现,这里已杂草丛生。记者走访发现,曾经的“网红”如今不红了,并非个例。究其原因,有的因管理不善导致荒芜,有的因疫情后少人问津,有的则因功能发生变化。

 

 

网红花园菜园荒芜了

 

2020年末,位于长宁区新华路的“新·境”文化展示廊正式对外开放了。“新·境”紧邻新华社区青年中心,是2020年新华路街道“一街一品”项目之一。这个利用闲置弄堂空间改造而成的文化展示廊,一度成为市民的打卡地。“新·境”开放后,陆续举办了数个展览,其中不乏新华路老洋房的历史展等。开放之初,鼠尾草、矮蒲苇、粉黛乱子草等绿植花卉和绝佳的内部拍摄景观,使得这里迅速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陈老伯告诉记者,自己曾经的老宅就在附近,现在虽然搬走了,但仍对新华路念念不忘。去年初,他通过媒体报道得知了“新·境”,并两次来到这里拍照和观展。“那时候来这里拍照的人很多,想拍粉黛乱子草还要排队呢!”不过,就在前不久,陈老伯再次来到此处却发现,不仅非常冷清,部分绿植花卉也略显衰败,“感觉没有人打理,远不如刚开放时那么吸引人了。”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愚园路上的“愚巷”,这里曾因城市中心的一方油菜花田,成为打卡地。去年3月,3000株油菜花在此盛放,许多人特意赶来打卡。去年5月,“愚巷”又推出了认养植物活动,146个箱体种植着彩椒、秋葵、番茄、薄荷、紫苏等各类被居民认养的植物,再次成为焦点。

上周,记者来到曾经的“网红爆款”发现,这里已种上了青菜、苋菜等,跟之前的精心打理、郁郁葱葱相比,现在的菜园里布满了树枝、枯叶,还有路人扔进来的烟头等垃圾。“没怎么注意过,感觉没人打理。以前种的花确实蛮好看的,疫情后再来这里就觉得很普通了。”住在附近的黄女士说道。

 

 

“故事”没了  核酸点开了

 

9平方米解忧杂货铺”“连接愚园路和世界的绿色盒子”“心灵驿站能量站”“跨文化桥梁”……自2019年开放以来,愚园路上的“故事商店”给市民留下了很多不同的印象。作为愚园路上又一个网红打卡地,“故事商店”也多次登上各类媒体。

“故事商店”只有9平方米,最早是弄堂门岗亭,后来成了水饺店,随后被打造成艺术空间。2019年,这里成了“故事商店”,所有走进店里的人都可以在卡片上写下自己与愚园路的故事。在随后的三个月中,“故事商店”共收集了2000多个愚园路街区故事,相关机构遴选了其中101个故事集结成册,配上漫画,制作成了口袋故事书,致敬愚园路。去年至今年初,“故事商店”还举办过多次展览活动。

不过,当记者最近来到愚园路故事商店探店时却发现,这里已变成了核酸采样点。下午2点左右,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搬东西。“今晚要大筛,这个采样点下午暂停采样。”当问及故事商店何时变为核酸采样点,又将在何时恢复曾经的功能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情。

 

 

 “城市会客厅”空空如也

 

与故事商店类似,位于武夷路的城市会客厅先后变身疫苗接种点和核酸采样点。

2020年初,武夷路上四幢斑驳老旧的二层小楼开始了改造工程。由于是所在里弄的首排建筑,改造时保留了房屋结构形式和外立面风貌。内部空间不仅体现老宅独特的历史意蕴,还增加了空间的可利用性。当年5月,“有意思市集”就率先上演,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参与。随后,“静雅武夷 美丽街区”主题展、“万象新生”主题文化展、“传承红色基因,走进静雅武夷”初心讲堂等展览和活动在这里举办,这个由里弄危房变身的城市会客厅很快成了新晋网红。

今年初,街道需要增设新冠疫苗接种点,曾经的网红打卡点被打造成了疫苗接种点。随后两个月,街道又在该城市会客厅设置了核酸采样点。上周,记者来到位于武夷路305号的城市会客厅,发现这里不仅大门紧闭,原本的入口处停放着两部机动车。落地窗外原本的空地上满是落叶,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空空如也,不知将作何用途。

 

 

莫干山路M50涂鸦墙变少了

 

莫干山路50号是上海乃至全国最早的涂鸦天地。20209月,苏州河两湾段莫干山路上的600米围墙被拆除了,这也意味着已有15年历史的、莫干山路上赫赫有名的沿街涂鸦墙不复存在了。不过,在随后很长的一点时间里,涂鸦艺术家们开始在M50创意园区内进行涂鸦创作,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去年,园区内成片的涂鸦墙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往打卡拍照,一度也是外地游客来沪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近日,记者来到M50创意园区,寻找曾经火爆一时的涂鸦墙,发现涂鸦墙较之前少了许多,园区内的游客也不多。带着孩子来打卡的市民戴女士表示,趁暑假专程带着孩子来看看,“我们想找好看的涂鸦墙,可进来找了半天没找到,涂鸦墙比以前少了,没有很惊艳的感觉。”戴女士说,园区内很多展览也都是“过期”很久的,“个别展还是去年底的。”

 

 

彩色楼梯如今“禁止通行”

 

位于巨鹿路的158坊原为大同坊,是上海最早、也是唯一的地下夜生活广场一条街。它的地面部分是开阔的绿地和一圈色彩艳丽的不规则涂鸦围墙,地下部分则别有洞天,在这个下沉式的小广场内,酒吧、饭店等各式商家环绕,其中的彩色楼梯格外耀眼,是沪上年轻女孩们的最爱,一度也是城中网红。

最近,记者来到158坊,探访曾经火爆一时的彩色楼梯。在下沉式花园内,樱花粉和薄荷绿两个旋转楼梯仍然在,入口处却贴有“禁止通行”的提示。彩色楼梯原本可以直通地面的涂鸦围墙,现在地面部分的两个出口也关闭了。保安告诉记者,彩色楼梯从去年开始关闭,直到现在都没有开放,“可能会开放,具体时间不太清楚。”由于这一最引人注目的打卡点已关闭,现在来158坊拍照打卡的市民几乎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