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35年,本市养老床位数将达到21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将不断提高;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年内将实现街镇全覆盖,建立完善孤独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年底前试点婚姻登记跨区域通办,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昨天上午,市民政局局长蒋蕊走进上海广播电台“2022民生访谈”直播间,向市民介绍了上海民生工作重点。
至2035年养老床位将达21万
“十二五”期间,上海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3-2020)》,对养老设施建设起到了引领性作用。
蒋蕊表示,在对未来前瞻的基础上,市民政局编制了面向2035年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根据规划,至2035年,按照600万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峰值和100万外来常住老年人口的养老床位需求,规划设置21万张养老床位,达到全部常住老年人口3%的床位配置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上海首次将非沪籍老人也纳入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之中。规划还特别提出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近期达到总床位数的60%,远期达到80%,让养老床位真正体现照护功能。
除了养老床位规划,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方面,在确保达到法定标准的基础上,规划提出差别化配置方案,即根据各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类,近期分别达到每千人55、50、45平方米;远期分别达到每千人65、60、55平方米。
此外,五大新城将会成为今后建设养老床位非常重要的区域。规划明确,五大新城要把养老设施建设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重要内容一并进行规划。
养老机构三天内预约探视已达3000人次
养老机构一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自3月1日起,全市所有养老机构暂停家属探视;3月10日起实行全封闭管理,后续又进一步从严强化养老机构的物品物资和人员管理。在全封闭管理期间,很多养老机构采取了拍小视频、拍抖音、护理员用手机与老人家属视频连线等方式,帮助老年人和家属缓解思念之苦。
据悉,6月29日,根据全市疫情防控形势,经过慎重评估,市民政局对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疫情防控相关措施进行了调整。6月29日—7月1日,全市通过预约方式前往各养老机构上门探视的家属达3000多人次。
此外,市民政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疫苗接种。蒋蕊表示,6月以来,市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全面开展养老机构老年人接种工作。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1.7万人。
推进重度残疾人养护机构建设
在民政工作的对象中,除了老人、小孩,残疾人也同样是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群体。
据悉,在本市的困难重度残疾人中,18周岁以下人员主要以家庭照护为主,60周岁以上残疾人,可以通过入住养老机构来解决照护需求。蒋蕊表示,对于18—60岁的重残人员,很多都是老年父母在照料重残孩子,这种家庭其实也是需要专业支撑的。目前本市民政部门正在研究推进重度残疾人养护机构建设的措施,“十四五”期间,本市计划新增2000张困难重点残疾人养护床位,以满足这部分特殊困难家庭的需求。
建立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在未成年人保护的队伍建设上,上海有着较好的基础,每个街道(乡镇)都设立了儿童督导员,每个居(村)设立了儿童主任,他们是未成年人保护最可靠的基层力量。去年9月起,本市在前期部分区试点探索的基础上,还全力推进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建设,据蒋蕊介绍,年底前将实现未保工作站全市街镇全覆盖。而今后,市区两级也将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以起到枢纽性保护作用。
据介绍,近日市民政局联合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等10个部门,制定了《上海市未成年人特别保护操作规程》,再次强调了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和组织负有“强制报告义务”,并对每一种需要予以特别保护的情形,都明确了相应的措施。蒋蕊表示,《操作规程》努力把各部门的各类保护措施合成工作闭环,以确保每一个案例都能得到妥善处置。
同时,上海在《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修订过程中,特地在“政府保护”中增加了一条,要求民政部门发挥未保工作的牵头协调职能,推动建立完善孤独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对此,本市民政部门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着力加强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庭共助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推广参与式社区治理 加快“社区云”2.0建设
本轮疫情暴发以来,社区在短时间内成为保障市民各类需求和提供各类服务的主要接口。目前,全市有6200多个居村委会,5.5万名社区工作者,平均每个居村委会服务1500户以上,其中有36%的居村委要服务2000户以上。
蒋蕊表示,本次上海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居(村)委会干部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承担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和挑战。下一步,将系统梳理本轮疫情防控中社区治理工作,加强和改进居村委会工作。比如,通过优化居委会布局设置、合理确定管理幅度,来加强服务资源配置;再比如,推广参与式社区治理,引导每个居民参与到社区当中去,深化自上而下的意见表达、议题形成、项目实施、评议监督的参与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加快“社区云”2.0建设和移动端的建设,上线更多应用场景,推动居村干部和居民广泛应用。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作力量,近期,本市民政部门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共同启动了2022年面向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目前,各区梳理了1678个面向应届毕业生的专项招聘岗位。
优化社区康复辅具租赁期限
作为一项便民惠民举措,社区康复辅具租赁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反响。目前,社区康复辅具租赁点已覆盖全市各街镇。
蒋蕊介绍说,根据社区康复辅具租赁点的前期运行情况和用户反馈意见,市民政部门将优化租赁期限。从今年7月起,在原来6个月为一期的租期基础上,新增3个月一期的租赁期限。此外,还将新增康复辅具租赁的品种,特别是对于护理床、轮椅、家用吸氧机等刚性康复辅具产品,计划吸引更多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产品充实到产品目录中,让市民根据身体状况、价格等因素有更多的选择。
年内试点婚姻登记跨区域通办
今年3月底至5月,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市17个婚姻登记机关陆续暂停了婚姻登记服务。6月1日起,所有婚姻登记机关已全部复工。蒋蕊表示,本市民政部门要求婚姻登记机关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婚姻登记的需求。
同时,为了最大程度便民利民,向市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市民政局将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开展婚姻登记跨区域通办,预计今年年底前先行试点,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未来将逐步推开全市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