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博物馆和秋霞圃连通,上海展览中心、上海音乐学院、复兴公园等拆除围墙

打开围墙,“阅读”更精彩

2022-03-05    作者:本报记者 吴玮

 

2.jpg

  上海展览中心拆除围墙,上海音乐学院、复兴公园等正在升级改造 ,即将“打开”围墙,近日,500多岁的古典园林秋霞圃和一墙之隔的嘉定博物馆也打开了连通之门。“更便利了,更亲民了!”“打开大门,收获更多精彩!”前往打卡的市民纷纷点赞。

  

  

  

  古典园林和博物馆连通了

  

  

  走进秋霞圃,只见园林的一侧和粉墙黛瓦的嘉定博物馆隔着一条小河和一片围墙,如今围墙上开了连通的一扇小门 ,成为了秋霞圃的第三出口 。连通处,市民查验嘉定博物馆的预约码或是现场预约后,由长廊通道直接进入到嘉定博物馆 。同时,在秋霞圃内,指示牌和导览图上都新增了第三出口的方向标识。

  对于这一新变化,游园的市民很是欣喜。刘老伯和老伴说,每次到嘉定来玩,除了逛逛州桥老街、看看法华塔,老夫妻俩定会“打卡”嘉定博物馆和秋霞圃 。“这些景点是逛嘉定的‘标配’,现在秋霞圃和嘉定博物馆连通,真的太方便了。”刘老伯说,他喜欢看人文,老伴喜欢看风景,两个地标互通,不仅便利也让游览的体验度更好 。

  “以前从秋霞圃去博物馆,要先出大门,沿着博乐路,再进博物馆大门,步行要20分钟吧。”带着孩子在逛博物馆的李女士说,如今馆园连通了,不用再“绕路”了。

  嘉定博物馆相关人士表示,“邻居”秋霞圃是上海古典园林中的园龄最大者,而嘉定博物馆是在2010年开馆的。“经过前期协调,我们之间打开了这扇门,不仅如此,今年正值秋霞圃建园 520周年,我们博物馆有计划进行联动办展。”打开的这扇门,为游客提供了便利,也打开了博物馆与古典园林之间的文化互通。

  目前,从秋霞圃到嘉定博物馆“只出不进”,试运行时间是即日起至 5月15日、9月30日至11月30日,每天8点半到16点半。

  

  

  

  走入“敞开”的展览中心

  

  

  随着常年关闭的铁移门以及两边的铁围栏拆除,完成大部分修缮工程的上海展览中心,目前已向市民开放。

  从延安中路进入到上海展览中心,原先的铁围栏被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替代,铁移门已经“消失”了,雄伟壮观的主体建筑和喷水池跃然眼前,视野非常开阔。“开放后,来的市民非常多,有的是附近居民,有的是上班族,”一位保安师傅说,有些市民看到入口处就这样敞开着 ,还不太敢进,经过询问后才欣然进入。

  记者注意到,上海展览中心不仅拆了围墙,还翻新了花园景观 。沿着建筑外围一路走,不时能看到色彩缤纷的园林小品点缀在恢弘的建筑旁,让人眼前一亮。除了一部分区域还在施工外,上海展览中心南北已经贯通,目前建筑内部尚不对外开放 。

  改造后,上海展览中心对社会公众开放区域按功能划分为景观区 、休闲区、互动区、绿植区、停车区五大区域。在非重大任务和经营活动时段,每日7时至22时对外开放。此外,进入到上展,也有一些“规矩”需要市民遵守,比如不能跳广场舞 ,不能遛狗,不能站在喷水池围堰上拍照等 。

  

  

  

  百年法式公园将“拆”围墙

  

  

  每年的3、4月,是上海唯一法式园林风格公园复兴公园最美的时候 。如今,复兴公园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造,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在改造后打开围墙 、24小时开放。

  正在升级改造的公园,沿街两侧被蓝色围栏临时围着,公园入口处的施工铭牌显示,正在施工的是“复兴公园景观提升及复兴广场改造工程”,竣工日期为今年3月12日。门口负责测温验码的保安师傅说 ,蓝色围栏处就是原先的围墙所在处,现在原有围墙已被拆除,待临时围栏拆除后 ,公园将和街区融为一体,并实行24小时开放。

  据介绍,复兴公园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四所保留下来的百年公园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法式园林 。

  改造后,除打开围墙,复兴公园也将注入新内容,通过和高校、博物馆、艺术馆等联动,公园计划引入艺术团队、科技团队,举办时尚活动。同时,园内将打通一条“环复兴公园的艺术大道 ”,串联起公园两侧的淮海路商圈和思南公馆。

  

  

  

  没了围墙,近距离“听”音乐

  

  

  当你走在淮海中路靠近汾阳路,上海音乐学院几幢管风琴外观的高大教学楼就会出现在眼前。目前,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校区正在进行改造工程 ,未来,上音校园将拆除围墙,市民可以穿行上音校园和衡复风貌区,阅读绿荫掩映下的历史建筑 ,近距离地“聆听”音乐。

  由于校园目前不对外开放,站在学校大门口,可以看到两幢毗连的红色小洋楼浑然一体,这座建于上个世纪初的两层砖木结构历史建筑,曾是上海滩闻名一时的犹太人俱乐部,在成为上音的一部分后 ,老楼也见证了名曲《梁祝》的诞生。此外,靠近淮海中路口,还有一处被上音人称作“老图书馆楼”的历史建筑,曾用作上音图书馆。经建筑专家评估,上音校园内的几栋历史建筑总体保护情况都比较好 。

  作为衡复风貌区的整体提升措施之一,目前,上音正在施工改造中,正式开放日期尚不确定。作为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上音前身为国立音乐院,由蔡元培先生和萧友梅先生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创办,今年将迎来95周年校庆。

  

  

  

  

  记者手记

  

  让市民的“阅读”更沉浸式

   

  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在唤醒街区的活力,增添城市温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一幢幢老建筑,一栋栋办公楼,甚至是居民区自带绿化带,都在悄然打开围墙,从不完全开放到完全开放。去年,华东政法大学沿苏州河步道开放,在便利附近居民散步锻炼的同时,更是让前来打卡的市民们零距离感受到了百年历史建筑群的深厚底蕴 。

  如今,500多岁的古典园林秋霞圃和一墙之隔的嘉定博物馆连通了,静安区少儿图书馆与蝴蝶湾公园间的围墙拆除了,上海展览中心更敞开了,上海音乐学院、复兴公园等都将打开一院、一园的围墙……采访中,市民普遍对建筑的开放姿态拍手称好。

  记者也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对围墙打开后的后续工作正在探讨和推进中,如何加强安全、文明游览,如何让市民的阅读更沉浸式。

  当曾经的围墙渐渐消失,展现在市民面前的是更为开放的公共空间,市民可以与城市深度互动,城市历史与文化在人们心中落地,也让“城市表情”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