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咖啡地图册”又添特色咖啡馆

“走,去喝杯咖啡!”

2022-02-22    作者:本报记者 彭玥

 

2.jpg

1.jpg

  作为全世界咖啡馆最多的城市,上海从来都不缺正宗的咖啡。如今,商场里、公园内、街角处、桥洞下、图书馆……都藏着一个个颇具特色的咖啡馆 。提起咖啡,莫说年轻一代,就是老年人也是津津乐道。最近,就有不少爱好咖啡的老年市民反映,在“老年咖啡地图册”上,又多了几家有特色的咖啡馆。 

  

  

  

  老克勒必去的“国民记忆”咖啡馆

  

  

  “上咖咖啡”“SHANGHAI Cafe”“SINCE1935”……这些字样和富有海派风情的图案设计勾起了不少人强烈的老上海情结。这家上咖咖啡馆位于肇嘉浜路上,已逐渐成了懂经的老上海的“标配”。记者在采访中,正好碰到了一位老克勒,这位身着羊毛衫、下穿牛仔裤、翻毛靴的上海爷叔虽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 ,但却坦言自己很爱咖啡,“每天至少一杯,路过喜欢的咖啡店,总归要进去坐一坐。”而他常点的一款“麦香澳白”也正是因为有他曾经喜欢的麦乳精的味道 ,“这里的咖啡跟外面的一些洋咖啡品牌味道不一样,很有特色。”

  记者发现,咖啡馆内不仅有富有海派风情的视觉设计 ,更独有几款“上海味道”的咖啡饮品。加入了光明冰砖的阿芙佳朵 、加入了麦乳精的麦香澳白 、加入了乐口福的上海拿铁、加入了正广和盐汽水的西柚海盐气泡 ,等等。与店内其他饮品相比,这几款与上海老字号有关的特色饮品颇受欢迎。营业至今,也有不少市民特地前往品尝独具特色的“上海咖啡”。

  那么,这家老品牌咖啡馆又是如何重新“亮相”的呢?据了解,近年来,为了打造有历史沉淀的年轻品牌,还原老上海咖啡的味道,作为“上咖”和“上海”两个商标注册主体的光明国际集团一直在寻求与专业机构合作 ,筹备运营“上咖”连锁精品咖啡,并开始生产主打“上海”品牌的系列咖啡产品。去年5月,位于肇嘉浜路上的第一家“上咖”咖啡馆正式亮相。随后,位于四川北路1925书局分店也开张了。

  

  

  

  千年古寺里的一杯网红素咖啡

  

  

  与“上咖咖啡”相比,隐藏在龙华古寺内的一杯素咖啡就低调得多。新年祈福,去龙华古寺吃一碗素面是不少上海人的“保留节目”。不过,现在,除了远近闻名的素面,龙华古寺内的“素咖啡”已成了新晋“网红”。

  在龙华古寺东侧的龙华素斋内,现烤月饼、素面、绿豆糕等禅食早已广为人知。前不久,新出品的咖啡又引来不少关注 。下午2点多,记者在龙华素斋内看到,人潮已散去,只有三三两两的人还在吃面。素面窗口右侧的饮料窗口,除了供应橙汁等饮品外,还增加了“无忧现磨清咖”和“善缘现磨燕麦咖”两种咖啡。

  此时,匆匆赶来的市民沈阿姨想买一杯咖啡,可服务人员表示,咖啡已卖完。沈阿姨不免失望,考虑片刻后,她向服务人员购买了一个咖啡杯。原来,沈阿姨每个月都会来龙华古寺 ,以前只知道可以吃素面,听女儿说龙华古寺的咖啡也非常出名 ,趁着来祈福,沈阿姨特地过来想品尝一下咖啡。“这次是特地来喝咖啡的,咖啡喝不到,咖啡杯总要有一只。这款咖啡杯古色古香,我很喜欢。”

  记者看到,咖啡杯身为暗红色,上面绘有龙华古寺与龙华塔的素描。也正因此,拿着咖啡杯在龙华寺门前留影也就成了不少潮流人士以及前来祈福的市民最新的打卡方式。

  

  

  

  独具特色的“网红鼻祖”咖啡馆

  

  

  事实上,在老年市民最喜欢的咖啡馆“列表”中,1934年就开门营业、至今仍能找到踪迹的东海咖啡馆不可不提。曾经,在南京东路上的东海咖啡馆承包了大多数上海人的第一杯咖啡 。2007年,东海咖啡馆暂停营业。2019年,它又在滇池路上回归了。如今,咖啡馆内不仅仍然保留着当年用虹吸壶手工现煮咖啡的传统,咖啡杯也选用了展现老上海的浮雕杯。这处处显露的复古感让不少老上海人纷纷前往追忆。

  除了咖啡,店内的西点也颇具特色。因为东海咖啡馆属于德大西菜社名下,柠檬攀、奶油小方、拿破仑等都是属于上海市民的专属记忆。

  从十几年前曾在桃江路开张的绿咖啡馆到几年前在武康大楼重新开张的老麦咖啡馆 ,这家本地咖啡馆让不少人一路追随。因为店主喜欢淘旧物 、喜爱民国风,所以,咖啡馆内充斥着从法国来的桌脚、从荷兰来的搪瓷灯、用老上海木板改造的桌面……

  不仅如此,加了姜汁的咖啡、做成雪茄的蛋糕等 极具个人风格的饮品和甜点也是这家店成为“网红”的原因。记者发现,除了年轻人,不少老年人也会专程来到这家咖啡馆,体验一下“坐在武康大楼里吃咖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