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本报《读者之声》版面刊登了一篇题为《让人困惑的“病犬与闲人禁止入内”牌》的报道。这篇报道的线索,来自一位读者的电话报料。来自湖北的王先生致电本报称,他经过本市斜土路上的一家动物门诊时,看到门口悬挂了一块写着“病犬与闲人禁止入内”的大字标牌,王先生认为这块标牌用词不妥。接到这条线索后,记者电话联系报料人王先生,得知他原来是一位老年骑游爱好者,是在骑行经过上海时偶然发现了这块标牌。为何一个外地游客,会关心起上海街头的问题呢?为此,记者又一次联系老王进行了采访。
60岁时决定“出远门看看”
“靠着一辆自行车、一个帐篷和一只睡袋,还有在工地上打工十几年积攒的一点钱,我云游天下,野鹤无笼。只盼收获乐趣的同时,也能为骑游所到之处尽一份绵薄之力。”介绍自己时,率性的老王如此说道。
原来,热心的老王名叫王良根,今年66岁,是来自湖北潜江市的一名骑游“独行侠”。60岁那年,他开始骑游祖国各地,6年来,他骑遍全国。
谈及自己的人生经历,老王说道:“我年轻时吃过不少苦,但每当回想起那些往事,自己并不感到遗憾,都是人生的经历。”上世纪60年代,他被下放至农村。从16岁起,他就在水利工地上辛勤劳作,从事的工作包括在田关河洗淤等。直到“文革”结束,他才得以重返原先居住的小集镇,有了一份相对安稳些的工作。此后,他进了当时规模较大的服装厂。
后来,服装厂生意不景气倒闭了,老王选择到建筑工地上当泥水工谋生,一干就是十几年,“能干这种活的,全是像我这样从小就吃过苦头的。这种活儿,经常要连着干30多小时。”
老王感慨道:“快到60岁的时候,我决定要出远门走走,圆自己的骑游梦想。但是,由于单位倒闭得早,退休后我没有固定收入,打工攒下的积蓄也不多,所以,为了骑游,我每年还得至少打半年工,目的是筹措旅费。”
此后,老王每年都会在外骑游至少两个月,春季和秋季各外出一次 。今年1月17日,记者电话联系老王时,他刚刚结束一段骑游之旅,回到了湖北潜江家中。
热衷“穷游”的独行侠
和很多老年骑游爱好者组团骑行不同,老王选择“独行”。
老王说,他也试着找过伙伴。在头一年外出骑游时,他曾找过两个同行的骑友,谁知这两人在半路上因意见不合而产生争执。后来,他在旅途中遇上了一位主动要求结伴同行的年轻人,但对方身上没有携带必要的骑游装备,他只能劝对方早点回家。这些事让他下定决心,干脆做个“独行侠”。
随着骑游经验的增加,老王出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有时一次出门就长达两个多月。不过,虽然旅途漫长,但他从不住旅馆,“我把每天的开支控制在100块以内。”他不是睡马路,就是在雨棚或车棚里过夜,“有些地方没有条件‘躺平’,我就去派出所借地方睡觉,好在各地的警察同志都很客气。在西藏旅游时,我还在雪地上睡过好几天。有人觉得我的‘穷游’有些过头了,但是,这和我年轻时在水利工地上的住宿条件相比,已经好太多了。”
骑到上海时发现“问题标牌”
在欣赏各地自然和人文风貌的同时,老王还在积极地发挥着余热——从去年起,他开始做起了旅途中的“啄木鸟”。
谈及给本报来电报料一事,他表示,自己只是尽了一份骑游爱好者应尽的责任 。“去年11月,我从老家出发,一路骑游,在当月下旬到达上海”,据老王回忆,自己在上海 待了大约一周时间,游玩了黄浦、徐汇和崇明的多个景点。在途经斜土路时,他偶然发现了那块悬挂在动物门诊免疫入口右侧的标牌,上面写着“病犬与闲人禁止入内”。
老王觉得,标牌中把狗与人“并列”,既有损人尊严之感,又会让人联想到解放前外滩公园门口悬挂的“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的牌子。“我心想,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大街上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万一有极个别不太友好的外国人路过拍照,再发到社交平台上,可能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考虑到自己是老年人,老王想将此事告诉一家“为老年人说话”的媒体,“每个省市都有老年报,上海有《上海老年报》,我于是向你们反映情况。”
在本报这篇报道登出后不久,记者走访发现,标牌已被摘下。
王良根说,虽然自己是湖北潜江人,但对上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就是咱们潜江人,加上去年中共一大纪念馆全新开馆,我特地多骑一大段路,来上海看看。”他说道。
“这是我退休后头一回来上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经在当时潜江县集镇上的服装厂上班,为了采购纽扣等材料,前后来上海出差过4次,深深地喜欢上了这座大城市。所以,对这里出现的问题,我不能坐视不管。”
乐于当旅途中的“啄木鸟”
老王说,这不是他头一回向骑游所到之处的地方媒体或相关部门反映问题 。
去年5月,老王骑游至黑龙江省东宁市的林区时,看到有游客在林中烧烤,这让他想起了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大兴安岭火灾。他立刻向东宁市公安局报警反映情况,当地民警随即依法处理此事,并在事后给了回复。此后,他在鸭绿江边骑游时,还发现一块路牌上涂写了诋毁国家的文字,他再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在采访过程中,老王坦言,自己也曾遇到过不知该如何反映的问题,“在路过青海湖等很多自然风貌景区时,我看到不少人随意丢弃废弃饮料瓶等垃圾。这可能不是通过投诉就能彻底解决的,希望这些游客能早日树立环保意识,改掉陋习。”
“等疫情结束,我要骑出国门看看”
谈及未来,老王表示,只要自己还“在路上”,一旦发现问题,还会及时向当地媒体或有关部门反映。“三年前,我的两个小辈都已成家立业。他们支持我全身心投入骑游活动。虽然我已经66岁了,但他们愿意继续‘放行’,只要我每天用手机发个‘定位’就行。”
老王说,自己会一直出门骑游,直到骑不动为止,“上世纪80年代时,我看了电影《庐山恋》,从那时起,我就想亲眼看一看电影里的庐山风光。如今,我已经游遍全国各省市,到过的城市不下 400座。对我来说,不光是年轻时迷恋的庐山,就连整个祖国也都不再只是家中墙上的地图 。”
“我准备去办护照。等疫情一消停,我准备骑车去中俄边界,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在采访行将结束时,老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