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不少市民开始购买新衣和年货,这其中也不乏未成年人。不过,与成年人不同,学生们更中意新的文具和玩具。近年来,瞄准文玩具市场的盲盒“俘获”了不少中小学生们,奥特曼卡片、套笔盲盒……这些以“盲盒”形式出现的玩具和文具不仅让学生家长们频频掏腰包,更成了学生们的新型社交方式,从而也引发了家长的担忧。
文玩具盲盒线上线下热销,部分高达数千元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关键字“文具盲盒”,该平台便会弹出“小学生”“大礼包”“套装”“高年级”“女生”“豪华”等后缀字样,部分文具盲盒售价相当高昂。记者点击查看了一组圣诞新年主题文具盲盒套装,售价48元-298元,平台数据显示,此款盲盒月销2000余件。
电商平台某知名文具品牌中性笔盲盒售价105.8元,共24支笔,单价为4.4元,但其店铺内该品牌无外包装的普通中性笔单价为1.4元。记者发现,该平台销售的文具盲盒动辄数百元 ,而另一电商平台则还有高达1200多元、包含30种物品的文具盲盒正在售卖。
位于龙茗路附近的妮卡其文具店店主告诉记者,近几日,不少小学生都在家长的陪伴下前来询问和购买文具盲盒。“小朋友买了一般都是拿去送给同学当新年礼物,有的学校组织新年活动的时候也有互赠礼物的环节,小朋友之间都喜欢送盲盒。”该店主说,相比文具盲盒,奥特曼卡盲盒套装则常年热销。“有的小朋友只要看见出新款,就会来购买。还有的小朋友会专门购买一本集卡册用来收藏奥特曼卡片。如果碰巧买到自己不喜欢的或者重复的卡片 ,同学朋友之间会互相交换。”记者看到,该店内所售的奥特曼卡盲盒套装,从几元、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未成年人买盲盒多为社交,盲盒溢价明显
近年来,盲盒销售模式迅速流行,未成年人已成为了主要的消费群体。近期,上海市消保委通过互联网调研、抽样调查、家长访谈等方式对文具盲盒展开的调查研究显示,未成年人购买盲盒与社交需求有关,且相较于成年人,未成年人更易购买成瘾。同时,盲盒商品溢价现象、交易不公问题确实存在 。
据了解,市面上的文具盲盒除了简单搭配外,有鼓励集齐款式、存在隐藏款的高级盲盒,还有与知名漫画、小说、动漫等IP结合的联名款盲盒,这些文具盲盒已经成为了学龄儿童和未成年人群体中的新时尚。真正使未成年人热衷于购买盲盒 、收集盲盒的主导因素是同学 、朋友之间必要的社交需求。盲盒笔比普通中性笔只多了一层包装 ,价格却多出不止一倍。市消保委认为,部分店铺出现“指定款”“必中”“必出隐藏款”等肯定字样,是商家自行提前拆封行为,商家或可控制概率。
消保委:建议限制和规范未成年人盲盒消费行为
针对盲盒销售行为,市消保委建议,应出台专门措施对面向未成年人的盲盒销售行为进行限制和规范。基于盲盒的未成年人社交行为,容易催生未成年人攀比心理,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盲盒不是普通的游戏 ,采用盲盒形式的营销行为 ,对于未成年人有成瘾风险。此外,未成年人缺乏公平消费的判断力 ,商家通过采用盲盒营销的方式易获得超额收益,对同业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
针对诸如奥特曼卡片盲盒之类的玩具盲盒,市消保委建议,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做市商行为、侵权盗版、假冒伪劣等;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果购买数量和金额过大,明显超出其年龄、智力相匹配的范围,消保委认为家长应当有权要求商家退货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