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公共阅读空间开启“悦读”模式

2021-12-11    作者:本报记者 彭玥

1016发行二维码.jpg


  

  本月初,2021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推介工作入选项目名单出炉 ,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的“我嘉书房”成了申城唯一入围项目。不仅如此,位于嘉定南翔老街名士居内的“我嘉书房”还成了网红店。

  一家社区图书馆何以有如此的魔力呢?事实上,近年来,上海出现了不少在市、区、街镇三级公共图书馆范围以外的社区书房,这些深入到社区、甚至家门口的公共阅读空间不仅增加了市民的阅读途径、优化了阅读体验,更成为路边、街角独特的风景。

  

  

  

  一条老街里藏着一家书房

  

  

  如果不是附近的居民 ,很少有人会想到,一条老街里竟藏着一家书房。自2018年9月对外开放以来,书房在3年多的时间里保持着大众点评4.5分以上的高分,也逐渐成了市民和游客的打卡地 。正在书房阅读的陈女士告诉记者:“我家就住在附近,周末经常带孩子来这里看书,我自己平时也去里面坐坐,感觉书房里环境很好,又安静。”

  如果说独特的地理位置是这家书房的特色,那么它的内核却又令人意想不到。据店员介绍,这家书房内有藏书5000多册,但几乎没有什么热门畅销书,80%左右的藏书是连环画册 ,这里也是全市首个以连环画为主题的图书馆 。

  2017年,上海首个以政企合作模式运营的24小时城市书房——菊园·绿地天呈“我嘉书房”落成开放。随后,嘉定区域内的30家“我嘉书房”陆续开放,总面积达7685平方米,开架图书17万册,年接待读者169万人次,新办读者证近万张,借还图书逾62万册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近700场次。在市民看来,书房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点 ,也是市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更像是一个文化宝库 。

  

  

  

  打造家门口的阅读空间

  

  

  事实上,近几年,各区都在着力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阅读空间。在闵行,城市书房也颇具特色。80后读者叶子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离家只要10分钟路程的闵行城市书房碧江馆,而40岁的沈先生则经常去光华馆办公和读书 。

  今年3月,长宁区首个家门口的城市书房向公众开放,这个位于伊犁路路边的融·书房乍一看很像街边咖啡馆 ,可走进去就能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书房分为3间,最外间供客人休闲小憩;中间一个房间陈列着人文艺术类、设计规划类、创新创业类、小说类和儿童类等书籍 ,还有少部分书籍是居民捐赠的。最里面的一间摆放着一张长条桌,很适合组织阅读活动。据介绍,“融·书房”是三联书店在全市的首个社区书房,致力于探索社区共享空间新模式 。

  在徐汇,每家“灯塔书房”都具有个性鲜明的区域特色。龙南佳苑地处黄浦江西岸、徐汇滨江,书房针对的是居住在此的青年人群体;衡复风貌馆灯塔书房则是为了同时满足本地居民和中外游客的文化需求,达到“主客共赏”的效果;乐山邻里汇的书房中老年读者多 ,书房主打以社区养生、亲子教育为主题的生活方式 。此外,还有徐家汇T20大厦和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布点,也都有其特定的读者群体。

  

  

  

  社区书房“走进”酒店、菜场

  

  

  除了业已成势的“连锁”社区书房,不少社区书房还颇具特色。今年7月,位于金陵大酒店内的“金陵红Bar”正式揭牌,这是首个浦东文旅主题书房 ,也是上海首个五星级酒店红色文化空间。此外,位于古北黄金城道的融义财富书房是上海首家社区财富书房。

  如今,社区书房不仅内容和主题上特色鲜明,不少书房在开设场所上动了脑筋。今年4月,连阳菜场书屋在保定路的连阳菜市场揭牌。中午12点,在连阳菜场一角的书屋准时开放,书屋环境优雅、灯光柔和,很难想象,在杂乱的菜市场一隅竟还有另一番天地。“以前学校放假,我女儿就没地方去。现在,只要不上学就会来菜场书屋看书或者写作业。”菜场商户老张说道。

  虹口的“菜场书屋”项目启动于2010年,是设立在菜市场内部、相对独立的文化阅读活动空间,在外来人口集聚地搭建文化平台,通过配送文献资源、文化活动,让菜场务工人员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阅读。如今,在虹口,以连阳菜场书屋、虹湾路菜场书屋为代表的近20家菜场书屋为菜场商户及其子女提供舒适而独立的阅读空间,也让他们以“最近的方式”获得文化滋养。

  

  

  

  

  记者手记

  

  

  社区书房,离阅读还有多远?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来到社区书房的居民并不都在看书,年轻人以办公和学习为主,老年人则一手拿着书一手翻看着手机。人们进入社区书房,拉近了与书籍之间的距离,可是,与阅读的距离是否也拉近了呢 ?

  记者也了解到,部分书房开始尝试阅读推广的活动,希望能充分发挥社区书房更大的价值。当然,名人效应、猎奇心理、扎推习惯让不少推广阅读的活动场面火爆,但活动结束后往往又恢复如常。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在田野之上、社区之间播撒阅读的种子?如何能让普通市民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如何以社区书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整个城市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恐怕是社区书房乃至更广阔阅读空间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