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区里、马路边遇到需要救助的流浪猫该怎么办 ?近日,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和流浪动物救助公益组织携手展开行动 ,在有专业技能和先进理念的志愿服务的介入下,生病受伤的流浪猫获得救助,还有了“医保卡”,领养人在猫咪看病、治病时得到公益补助,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织起”守护网,流浪猫泛滥社区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志愿者加入,多方救助流浪猫
“这只是蓝宝,这只叫华仔,现在它们都健健康康的 ,已经有好心人愿意领养它们了。”躺在志愿者臂弯里的两只蓝猫 ,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此前它们因受伤骨折和生病等原因 ,被原主人弃养。在被社区志愿者发现后,这两只小猫咪先后得到了爱心救助。
在杨浦区五角场街道辖区 ,有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七所高校,且老旧小区数量较多,散落于校园和社区的流浪猫数量基数庞大。据五角场街道志愿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辖区内众多社区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了社区流浪猫救助的志愿行动中。这批志愿者得到了第三方胖虎流浪动物互助会的培训,在社区或是校园发现需要救助的流浪猫时,志愿者会上报工作群,同时因地制宜地对流浪猫进行诱捕和简易救助 ,第三方机构的流动医疗车会尽快赶到现场接走猫咪,后续再根据猫咪的情况,展开绝育、驱虫、疾病救治等。
几乎每天,互助会专属于流浪猫的医疗车会在社区里准备接收流浪猫,截至目前,医疗车已对五角场地区的400余只流浪猫进行了绝育。绝育手术后,流浪猫交由志愿者照顾休养 ,待猫咪情况稳定后,比较野性的猫咪实行放归,而性格较好的猫咪会通过线上和线下的领养渠道 ,为它们寻找新主人。
得到救助的流浪猫还有“医保卡”
“小桔是复旦南区宿管阿姨在松花江路门口捡到的 ,应该是猫妈妈和小奶猫走散了 ,它爱蹦蹦跳跳,喜欢和人互动。”“它是名副其实的‘复’二代,母亲是复旦大学南区的五仔之一 。”“它叫糯糯,这学期开学初在第五第六教学楼附近发现,起初是一只很小的奶猫,现在成长了但社会化程度还是不高,建议有一定经验和耐心的人士领养。”……这些俏皮而有趣的话语,都是志愿者们为等待领养的流浪猫撰写的一封封“简历”,目前因伤病获救的流浪猫中,已有十多只被爱心人士领养。
获得救助的流浪猫每只都会“上户口”,得到互助会制发的“动物医疗保障卡”。领养流浪猫的市民后续可在定点宠物医院,以公益价格为领养的猫咪进行绝育、驱虫、疾病救治等。如果市民家中经济条件有限 ,还可以申请由公益基金提供的“流浪动物重大疾病公益互助金 ”。
“通过诱捕、绝育、放归、领养的‘救助闭环’,结合了志愿服务和专业手段的救助方式 ,不仅有效控制流浪猫的数量 ,还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五角场街道志愿中心负责人表示 ,曾经困扰社区的居民乱投喂 、影响环境等问题,现在得到有效缓解,后续,街道辖内的32个居委会、140多个小区将逐步实现社区流浪猫救助行动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