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州桥老街呀!这里是汇龙潭……”随手打开墙上的一个“盲盒”,里面藏着一个看图识别游戏,望着工作人员拿来的一张张印着老城模样的照片 ,时常记不清回家路的方阿婆(化名)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口齿清晰地说出了地名,然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打乱的照片拼图重新拼起来。
近日,嘉定区首家认知障碍家庭支持中心——“记忆嘉苑”正式开放,为社区老人提供筛查科普、预防干预、转介及居家延伸等多元服务,其中以当地人文历史特色为基础的“干预盲盒”,通过怀旧、多感官训练等方式,融入到了社区居民认知障碍干预活动中。
开“盲盒”,看听摸唤起记忆
“当从盒子里拿出嘉定地图的刹那,我感觉父亲抓着我的手都紧了紧。”家住嘉定区清河路上的李先生陪着父亲前来进行干预训练,老人抽取到了“盲盒”墙上的“精细动作”盒子。“看来盒子里的游戏很合父亲的‘胃口’。”李老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开始尝试在地图上指出回家的不同路线。李先生说,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嘉定人,见证过嘉定撤县设区,而眼前的这些图片和游戏,一下子勾起了老人的回忆,在兴致盎然的“游戏”中开始了干预训练。
在“记忆嘉苑”干预活动区域,这个特别的干预训练道具——“干预盲盒”很是吸睛。墙面上放置着15个牛皮纸色泽的盒子,每个盒子有着不同的“内涵”。记者打开其中一个,这是名为“玩嘉时光”的干预训练,通过连线、对对碰的形式,让老人匹配风景和地址,对比年轻时周边环境和现在周边环境的不同 ,借助识别和回忆,唤起老人记忆,提高记忆能力。
“这些不同的干预互动,可以让老人得到‘多感官训练’‘精细动作’‘多维认知’等不同维度的练习,有效地帮助认知障碍的老人进行干预训练。”工作人员介绍说,“干预盲盒”中的内容经过精心设计,都以嘉定老城区的名胜古迹、老建筑、历史人文等为基础,有的是图片,有的是文字,也有的是来自老城区特有的味道和声音。
“自家客厅”里关爱家中老人
走进嘉定镇街道花园弄社区“我嘉·邻里中心”三楼,“记忆嘉苑”的活动区域布置得如同自家客厅一般,柔软的沙发、座椅舒适又温馨,书架上放着老式收音机、缝纫机等摆设,窗台上的多肉植物沐浴在一片阳光下 。“这些带着老物件的居家布置,能让老人们产生亲切感。”工作人员说,在这样的放松环境下,他们根据老人认知障碍情况 ,会陪伴老人做不同的干预训练 ,如看图识别、音乐疗法、玩“翻翻乐”等,就连“睡”在沙发上的“猫咪”也是一种辅助工具,老人可以抱着“猫咪”,或是抚摸或是梳毛,或是感受电动猫咪起伏的“呼吸”,来平缓情绪。
“这是我第二次陪妈妈来进行干预训练。”家住附近小区的张先生说,他母亲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症,在第一次进行干预训练时,他几次忍不住想在母亲出错时指出正确答案,但在专业工作人员循循善诱下,他渐渐体会到了对待认知障碍患者要学会忍耐、谅解、接纳和允许,“来这里不仅是为了缓解母亲的症状 ,也能让我更好地学习怎么和妈妈沟通。”张先生坦言。
据介绍,“记忆嘉苑”设置了活动干预区、多功能感官训练区、康体训练区等区域,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现场可对居民进行健康检测,也可对有轻微症状的老人进行干预治疗 ,同时不定期地面向居民开展科普讲座。此外,中心服务人员还会定时下沉到社区,开展社区筛查、“微科普”讲座、移动画展等,以及对有需求的居民上门进行针对性的认知障碍干预训练 。
目前,嘉定镇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2.1万,约占街道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 ,是典型的老龄化街镇。自启用以来,“记忆嘉苑”已完成了近2000份社区筛查,开展了20多场社区服务。嘉定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东表示,街道以认知障碍支持中心为依托,整体打造认知障碍社区闭环服务体系,为辖区内的老年居民提供一个专业的干预服务渠道,营造出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良好社会环境,“即使记忆渐浅,但爱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