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装修遭遇“三连击”:不慎签了霸王条款、中间平台倒闭、装修公司甩锅

装修了3年多,何时才能住新家?

2021-11-11    作者:本报记者 彭玥

1016发行二维码.jpg


  

  今年8月17日,本报头版刊登了题为《两年维权路,投诉无门》的报道,报道一经刊发,不少老年读者来信来电向本报反映自家遇到的装修问题。

  记者了解后发现,大多数老人遭遇的装修纠纷,都存在合同不规范、签订霸王条款、无故追加费用、工程延期等问题,可因为前期对所签订的合同细则不甚了解,导致与装修公司交涉时 ,无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6次验收工程都不合格装修款押在“优居客”

  

  

  尽管已装修了3年多,家住浦东的纪伯伯和老伴仍未入住新家,对此,纪伯伯也只能无奈摇头。2018年4月,纪伯伯与上海洪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亚”)签订了为期两个月的装修合同;作为中间平台,优居客(工商注册信息为上海欢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与纪伯伯签订了施工保障服务合同。不过,该装修工程并未按时交付,而是延期了两个月,直到当年8月才完工。

  事实上,在工程进行时与完工后,纪伯伯都发现了不少质量问题,在屡次与施工方沟通又屡次妥协后,装修算是勉强完成了 。作为中间监督平台 ,优居客从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共出具了6份工程验收单,且每张验收单均显示“不合格”。按照三方签订的协议规定,若工程验收不合格,由优居客托管的90%的装修款项将不能转给洪亚。因此,共计4万元的装修款项中,有1万多元未按时付给洪亚 。

  

  

  

  “优居客”突然倒闭装修问题不了了之

  

  

  谁知,2018年11月,一条消息在上海家装行业内炸开了锅。优居客倒闭了。在此之前,听到风声的纪伯伯怕优居客倒闭后自己所托管的装修款打了水漂,在与装修公司协商后,由装修公司对前期工程不合格处作出退款补偿,2018年10月,洪亚负责人刘克亚与纪伯伯签订了退款协议,并退还纪伯伯8000元。纪伯伯却表示,“退款协议签订后,优居客曾经的监理人告诉我,余款已经给了洪亚公司,但洪亚公司却说没收到。”

  虽然拿到退款,但房子仍然没法住。记者在纪伯伯家看到,家中有七八个插座和开关接触不良或不能使用、房间地面明显不平整、厨房柜门铰链有问题 、卫生间瓷砖出现裂缝……“其他的地方我都可以自己修修补补,但插座不好用、电路有问题我不能自己修呀!”为此,纪伯伯多次向洪亚讨要合同规定的水电煤线路图,却遭到对方拒绝。

  如今,纪伯伯手中空有一张写有“基础工程保修两年,隐蔽工程保修五年”的保修卡,房子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解决。

  

  

  

  老人疏于防范当初签的合同全是“坑”

  

  

  2018年12月,纪伯伯开始了自己的维权之路 。他先后向12345市民热线、上海市装饰装修协会、上海市室内装饰协会等反映情况,收效甚微。2019年3月,纪伯伯又向虹口区消保委反映情况,后因洪亚不接受调解,消保委给纪伯伯出具了终止调解书。至此,纪伯伯已无技可施。

  记者发现,纪伯伯与洪亚签订的装修合同存在不少霸王条款,如:工程延期,施工方不需要作任何赔偿;未履行合同细则,施工方也不会付出任何代价。可谓是洪亚的一份“免责协议”。但由于纪伯伯疏于防范,还是签下了这份“不平等条约”。

  近日,记者联系了洪亚负责人刘克亚,询问纪伯伯房屋装修质量问题以及水电煤线路图事宜。刘克亚表示,原设计师已离职,因工作交接不到位,纪伯伯家的线路图已无从查找。“1万多元的装修款我们都没拿到,他还一直投诉我们。”刘克亚表示,保修期内如有质量问题,洪亚可负责上门维修。“其他要求,无能为力”。

  

  

  

  签订合同“多个心”警惕“低价”套餐

  

  

  除了纪伯伯家的装修纠纷,还有不少老年读者都反映了自己遇到的不同的装修问题。70多岁的俞阿姨因所签订的协议内对装修工程细节没有明确规定,导致规定的工程期已接近尾声,房屋内仍是杂乱一片。市民许先生家的装修已延期近两个月,施工方仍“不紧不慢”,尽管合同对工程延期的赔付有相关规定 ,但“每天50元的赔偿,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所以,延期了也无所谓。”许先生无奈地说。

  近年来,市民遭遇的装修问题越来越普遍。今年10月,上海市消保委牵头9家专业机构和住宅装饰装修协会共同编制了国内首个《住宅装饰装修质量验收规范》团体标准。根据此标准,家装验收也可以“按图索骥”了。此外,为了普通市民也能“秒懂”专业术语和专业环节,“家庭装潢验收规范小程序”也同步推出。

  不过,因不懂流程和细节,又不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很多初次装修的消费者在签订合约时就会遇到规定过于笼统、约定不明的情况。当工程验收不合格,需要诉诸法律维护权益时,法院裁判的重要依据又因签订合约时的“缺陷”而给消费者带来困扰 。

  相关律师提醒消费者,无论是传统家装还是互联网家装,都应当签订书面的《装饰装修合同》,尤其要注意辨别合同签订的主体,警惕装修“低价”套餐,明确履约事项,列明违约条款,增强维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