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住的老弄堂,道路很窄,路边总是停满电瓶车 ,而且还有很多‘飞线’。万一正在充电的电瓶车爆炸了,这该如何是好?”黄浦区浙江中路118弄的居民来电反映,小区里长期存在不少从室内拉出来的插线板,供电瓶车充电,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记者走访后发现,该小区的“飞线”情况确实存在,甚至有十几辆电瓶车同时充电。居委会工作人员对此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引导,街道有关部门也在申请安装充电设备的实事项目。
“飞线”充电现象比比皆是
日前,记者一来到浙江中路118弄,报料人黄老伯(化名)和几位邻居便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小区是石库门里弄 ,已有94年历史了。弄堂里的道路只有大约4米多宽,但是道路一旁停满了电瓶车,我们走路都受到影响。而且,他们为了给电瓶车充电,户外拉‘飞线’的现象比比皆是,就像是个‘定时炸弹’天天在身边。”黄老伯边说边带着记者在弄堂里走了一圈。“等到晚上下班,电瓶车停得还要多。走路时,一个不小心还会撞到 。当然,更严重的还是‘飞线’充电,太危险了。”一位邻居向记者表示 。
记者看到,道路一侧的确被不少电瓶车“霸占”,在这些车辆中,“飞线”充电的不下15辆。有的是从一楼住户家中拉出的接线板,还有的是从二楼或三楼拉下来的电线,“飞线”互相缠绕,难以分辨出来自哪户人家。仔细观察发现,约有半数的飞线是破损后修补过的,约有半数的接线板已明显老化。眼见记者用手机拍照,几位声称是车主的居民先后上前阻止。
在采访过程中,黄老伯接连掀起了遮盖多辆电瓶车的布料,“警察有时会上门检查是否有‘飞线’。为避免受罚,这些布是有的居民特意用来遮盖‘飞线’的,下面是正在充电的接线板。”
几位邻居也表示,他们为此事曾前往小区隶属的平望居委会和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希望有关部门能在小区里安装安全充电设备,“工作人员说,小区里条件较差,不具备安装条件。”
小区情况特殊,正努力解决
记者随后走访小区所属的平望居委会。居委会书记对此表示,他们一直坚持上门宣传安全充电,并坚决制止居民们在室内充电,但要想杜绝户外“飞线”充电的行为,难度确实很大。“这边的出租率高达70%,绝大多数租客是餐饮行业外来从业人员,流动性极大。警方和消防人员不久前已对隔壁小区的租客进行处罚,但其他租客还是我行我素 ,而且小区里也确实没有安全充电设备。”
谈及无法安装安全充电设备的问题,他表示,南京东路街道正向黄浦区申请明年的实事项目,这其中就包括该小区安装安全充电设备事宜。“目前,我们将继续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劝说大家不用‘飞线’充电。”
根据《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应当确保安全,不得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警方相关人员表示,“虽然部分老弄堂条件有限 ,但是在墙外‘飞线充电’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希望车主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