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戏曲节”,热闹走过20年

2021-10-19    作者:本报记者 丁烨

@3814LN2_Embed3.jpg

3814LN2_Embed2.jpg

  

  台上,水袖翻飞、身段婀娜、乐声清脆;台下,氛围“拉满”、掌声不断、欢声笑语。10月17日下午,第二十届宜川戏曲节在鼓乐声中拉开帷幕,将展开一场为期12天的“大戏”。戏曲名家、资深票友、社区居民等齐聚一堂,共飨这场已持续了20年的戏曲盛宴。

  一年一度,20年,宜川戏曲节的节目单不断丰富着,演员不断轮换着,场地从街心公园的简易拼搭升级成声效一流的文化中心大舞台,不变的是宜川这片戏曲热土,对传统文化的一份致敬。

  

  

  

  名家荟萃的戏迷节日

  

  

  10月17日上午,宜川社区居民,同时也是社区越剧团成员的华晋钰与她的两位伙伴也早早来到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现场,照看他们越剧团参与本次戏曲节展览的“宝贝”戏服。“我们的头饰、服装都很专业的,这次展览了几个橱窗,所以我们也早点来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今年61岁的华阿姨很自豪:“我们宜川民间团队的专业水平在全市也是领先的。”

  社区居民黄大岭今年已是第19年参与宜川戏曲节,回忆起当年搬来宜川社区与戏曲节的缘分,仍然唏嘘不已:“2002年,我搬来了宜川,正好家在宜川公园旁边,就看到公园里搭起了台子,很有意思,然后就一直关注。”老黄会写书法,每次都为活动写横幅,作一些社区宣传,还参与了居委举办的戏曲沙龙,几乎全程见证了戏曲节的发展 。“老年戏迷很多的,都是从中年看到了老年,感情深,一直爱。”用老黄的话说,就是“演员请得好,节目演得好”。

  “演员请得好”不是假话。今年的活动,宜川路街道请来了著名的新老朋友: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上海沪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吉燕萍、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罗晨雪等专业院团演员,围绕“红色传唱扬精神”“戏曲传承显锋芒”“经典戏曲映辉煌”三个篇章展开。而20年间,主办方已先后邀请蔡正仁、张静娴、尚长荣、关栋天、马莉莉、茅善玉、钱惠丽、赵志刚、梁伟平等30余位名家大腕献演宜川戏曲节。

  

  

  

  催生新生力量助力传承

  

  

  宜川的戏曲舞台,不仅是名家名角的,更是准专业团队,以及大小戏迷朋友的。在今年的活动中刚刚获得宜川戏曲文化社区“优秀团队”奖的上海越韵宜川青年越剧团,自2009年入驻宜川社区后,十多年来不断壮大着自己的团队,以兴趣为基础,招募越剧爱好者,至今已参与了近十届戏曲节。其团长,同时也是毕春芳先生的弟子唐敏说:“这个活动让我们‘以节会友’,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向名家学习,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戏曲是相通的,我们还从别的戏种中汲取养分,吸收它们的优势。”据介绍,越韵越剧团的中坚力量大多是白领青年,平均年龄35岁,都是从零起点开始学习越剧的新生力量。

  青少年参与戏曲传承,亦是宜川戏曲节常办常新的一大法宝。在舞台上深受戏迷喜爱的洛川学校五年级学生盛佩雯就是一个小小的“名角儿”,今年才12岁的小姑娘从二年级开始参与戏曲节演出,迄今已成功出演多次“阿庆嫂”“江姐”等经典角色,台风沉稳气派,当年因为“上海话讲得好”被破格选入学校的沪剧班,经过老师们的精心雕琢与自己的勤学苦练,如今愈加“有范儿”。据了解,在宜川社区,洛川学校、华阴小学等都有戏曲传统,学校定期会邀请戏曲老师前去开讲座、做指导,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到戏曲表演与传承之中。

  

  

  

  “戏曲之乡”播撒传统的种子

  

  

  作为宜川戏曲节20周年的庆祝活动,今年,主办方还举办了宜川戏曲20周年临展、越剧服饰展和京昆服饰展3大主题展览。戏曲节期间正值10月全国敬老月,活动同时面向社区老年人,推出戏曲脸谱DIY、戏曲人物纽扣贴画等环节。

  宜川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8月,宜川路街道第三次获得“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拥有广泛的戏曲群众基础。而早在2004年,街道已先后与上海京、越、沪、淮、昆五大院团及辖区学校共同创建成立了 5大艺校,聘请戏曲名家尚长荣、钱惠丽、马莉莉、茅善玉、梁伟平等为宜川社区文化指导员。社区的22支戏剧(戏曲)文艺团队拥有成员近万人,常年活跃在社区,为居民带来演出3300余场。

  “宜川戏曲节将为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提供更大的舞台,继续将戏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深入到社区、学校、商圈与楼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