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操作过程复杂、APP推送广告多、开启和关闭“老年人模式”步骤繁琐……在使用手机各类APP时,您是否也遇到过上述情况?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随后,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均启动了不同程度的适老化改造。可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不少老人发现,在外出旅游、购物、点餐时,操作手机APP对他们来说仍然十分困难。
“关怀模式”下购物和点餐仍不便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家住闵行的赵阿姨跟老伴一起前往枫泾古镇游玩。当使用手机APP购买景点门票和在餐厅点餐时,赵阿姨发现,她要花比年轻人多一倍的时间才能操作成功,有时还需要旁人指点。
事实上,相比其他老年人,赵阿姨很早就接触了手机APP,用社交软件聊天、刷小视频,对赵阿姨来说都驾轻就熟。但还是有不少软件操作流程复杂,对老年人来说并不友好。
“比如在买枫泾古镇收费项目的门票时,我开启了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关怀模式’。可在公众号里购票,除了字体变大外,其他操作流程并没有简化 。”赵阿姨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经历还有不少,在不同餐厅手机点餐时 ,赵阿姨发现,进入分界面时,原先的“老年人模式”居然“瞬间消失”,“连字体放大这样的基本功能都没有了,操作起来也非常复杂。”
此外,赵阿姨还表示,她常用到的比如“大众点评”“盒马”等APP至今未曾推出“适老”模式。
想设置“适老”模式过程并不“适老”
根据赵阿姨的描述,记者翻阅了“大众点评”和“盒马”两个手机APP,“大众点评”中确未发现为老年人设计的“绿色通道”或“适老”模式。“盒马”中,主页面也未有任何显示,不过在“我的”页面中下部位置,有一个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助老帮手”,不过,点击后里面没有任何商品信息,只有一个“长辈商品”推介按钮,每点击一次,系统只能自动推荐一款商品。而这种操作对于需要购物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更加复杂,且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
记者还发现,不少对老年人来说较为实用的功能,虽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比如开启支付宝“长辈模式”后,主页面的字体确实变大了 ,但进入“生活缴费”界面中的“燃气费”“电费”“水费”等分界面时,界面的设置和字体的大小与普通版无异。此外,老年人设置“适老”模式的过程也并不“适老”,开启支付宝、淘宝“长辈模式”和京东“长辈版”需要3步,开启微信“关怀模式”需要4步。
“适老”模式下广告多、无人工服务
除了界面操作的不便,不少老年人还反映,手机APP的广告较多,且绝大部分广告都与老年人无关。在京东中设置“长辈版”后仍能收到手提电脑广告等,点开百度大字版,会立即跳出“新用户专享,恭喜!收到现金红包……”等广告字样,而个别浏览器的“适老”模式,每隔两三条资讯就能看到一条广告,有时还会出现游戏广告。
“有些植入广告必须要看完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有些广告完全与老年人无关。”经常使用手机APP的汤老伯提出,“适老”模式就是要简单易操作,老年版的APP应该减少广告植入和一些无关紧要的界面信息。
此外,不少老人表示,使用APP期间遇到问题,往往“找不到人”。记者了解后发现,不少APP系统的客服会直接进入文字客服界面,很难找到服务热线等信息 ,如在支付宝的客服中搜索“人工客服”时,还会被告知“人工服务繁忙,建议优先选择自助服务……”对此,绝大部分老年人都在采访中提出,他们更习惯人工服务。
记者手记
应先了解老年人真正的需求
记者发现,目前常用的手机APP“适老”模式并没有统一标准,甚至连命名也各行其道,“大字版”“长辈版”“关怀模式”“幸福生活版”等。而这些适老化改造也都流于表面,除了一级界面字体放大外并未有明显的改变,其操作流程、界面入口、广告植入等问题仍与普通版本无异。
采访中,老人们提出,希望推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医疗健康、生活购物以及旅游方面的手机APP,而最被期待的功能则是字体放大、文本朗读、语音或人工客服等“适老”功能。可能真正实现上述功能的APP只是凤毛麟角。有专家认为,互联网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不够积极的因素或许与现阶段“银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有关。
事实上,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老年人早已成为医疗健康、网络购物、休闲旅游等的主要消费人群,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将适老化改造落到实处,才是提升和拉动手机软件使用、平台消费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