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聊到线下   “孤独热线”解心结

2021-10-12    作者:本报记者 吴玮


  

  遇到烦心事、苦闷事无人可说,家住黄浦区的独居老人张阿姨只能把心事藏在心里 ,久而久之得了“心病”。在本市首条老年人心理咨询热线——“孤独热线”联系上她后,电话那头的社区心理指导志愿者多次无偿地帮她“解心结”。最近,让张阿姨倍感开心的是,她和社区心理指导志愿者见面了,“面对面地说话,感觉很亲切,志愿者也是同龄人,不仅谈得来,还特别懂我。”

  目前,开设十多年的“孤独热线”在保持“线上”的基础上,接听热线的上百位社区心理指导志愿者纷纷走到线下 ,通过上门陪伴、小组沙龙、疏解心理困扰,并在社区一同交流活动,深入“捕捉”老人的心灵问题。

  

  

  

  线上线下,志愿者一直在“身边”

  

  

  “上门几次心理疏导,现在陈阿姨比以前开朗了许多 ,在社区活动时,她会主动和其他居民说话、聊天。”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瑞兴居委的一位社工说。她提到的陈阿姨是一位孤老 ,今年六十出头,由于儿子和老伴相继因病去世,陈阿姨接连深受打击,深陷悲痛之中,更是把自己的心也“关闭”了起来。

  “我第一次打电话给她时,就察觉出她的拒绝。”社区心理指导志愿者朱美玲告诉记者 ,当时陈阿姨的情况让她很是担忧 ,在和团队商讨后,她上门去找了陈阿姨。两人从“今天吃了点啥”聊到陈阿姨的生活 、喜好,在认真倾听中,平等、尊重的氛围让陈阿姨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现在每隔几天,我们就会见面,陈阿姨会主动和我说说心里的事情,最近甚至和我说,她也想成为一名社区心理指导志愿者。”

  在瑞雪居委的活动室 ,每隔两周,一二十位老人围在社区心理指导志愿者许茂华身边 ,一起做操、谈心,这里的老人不少都是来自“孤独热线”电话那端的老人,“现在,我们依旧经常通电话,也见面活动,遇到心里的烦恼事,居民之间也会互相帮助想办法。”许茂华说。

  

  

  

  提早干预,助老人自我发现问题

  

  

  “随着老年群体的不断增加,更多老年人渴望得到精神慰藉和价值体现,孤独、失落、价值感丧失等存在的心理问题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对此,“孤独热线”创办人、黄浦区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浦骏说,从“孤独热线”接线情况来看,独居老人、失独老年家庭等,因各种原因会引起诸多心理问题,其中包括外在环境变化、内在自我封闭、老年性格情绪,也有生理衰退、具体生活实情等因素。

  对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提前干预,目前已成为社区心理指导志愿者们的关注重点。据了解,本市首个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专业心理服务“心悦夕阳”项目已在黄浦区十个街道各个居委设立指导站及联络点,每个工作日有几百个电话向“孤独老人”定向拨出,几十位有专业心理咨询技能,并有着多年经验的志愿者在线上或线下答疑解惑 ,覆盖辖区内孤老、独居老人等人群的心理服务需求。

  “让社区心理指导志愿者‘进社区’和老年居民面对面,他们和老人之间的连接更紧密了 ,比起电话沟通更加‘问得透、谈得深’,对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浦骏表示,通过线上线下的“非药物”干预和预防,不仅要帮老人解决心病,更要提高老年人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还表示,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心理指导志愿者起到的作用是帮助老人发现和分析困惑 ,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资源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有心结的老人能早点发现问题 、找到问题根源,将心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