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您好,您近期有车费还未支付,为不影响后续用车,请尽快支付。”家住长宁区的倪老伯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催款短信,让老人倍感纳闷的是 ,这笔发生在去年12月的滴滴出行订单,当天在到达目的地后,他用手机支付了车费。在一次次自行联系滴滴出行客服无果的情况下,被催款短信“骚扰”了大半年的倪老伯无奈之下,近日向本报新闻热线进行了反映。
车费已付,为何短信还在催款
“隔三岔五的,我就能收到这样的短信,但我明明已经付款了呀。”倪老伯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自己的手机,短信栏里,一条条短信长长的一串——从今年1月到8月,每月有十几条甚至二十多条,短信发信方均是滴滴出行 ,信息内容显示为“一笔车费还未支付,请尽快支付”。
“去年12月底,我外出办事,就从支付宝‘滴滴出行’小程序里叫了一辆滴滴快车。”倪老伯回忆说,当时到了目的地后,他就直接在手机上付了80多元的车费。在手机的支付宝APP里,付款记录上清晰显示,一笔81.44元的费用交易成功,并标注着具体日期、时间、订单号等信息。
带着一肚子“问号”的倪老伯曾尝试多次联系滴滴出行4000000999乘客热线,每次都是语音导航。“语音绕来绕去,一会儿要按这个数字键,一会儿要选那个数字键,后来又让我去下载APP,还没搞清楚,电话就自行断了。”倪老伯说,打了多次电话也没联系上人工服务,但短信依然隔着一两天就来“催”他。
付的是预付款,但还有个差价
为何已经付了款,还会一直收到催款短信?带着老伯的疑问,记者随后多次联络滴滴出行,并最终辗转联系上相关工作人员。经查询,倪老伯去年乘坐滴滴快车时,支付的是一笔预付款,预付款为81.44元,但实际发生车费84.92元,还有3.48元的差价。
“乘坐快车和平台上呼叫的出租车有所不同。”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预估价是根据实时的交通状况、预估行驶里程、时间等因素预估计算得出,所以存在波动。“乘客支付预付款后,这笔车费会转入滴滴平台账户中,相当于保证金让平台保管,从而避免逃单的情况。”而当乘客到达目的地后点击行程结束,滴滴平台会采用多补少退原则结束车费,最终完成交易后的预付车费会进入到滴滴司机的账户中。
由于出租车打表计价,所以不存在预估价这一做法,记者也了解到,除滴滴出行外,目前高德打车、美团打车等也有类似做法 ,以预估价、预付款的形式来保护司机利益。
系统通知不明不白,终被叫停
不过,系统的催款短信并没有说明倪老伯订单存在差额未支付,只是一味“强调”车费还未支付,同时倪老伯因为自行联系不上客服,更是无法得知其中缘由。对此,滴滴出行方面对老人在不知缘由且又联系不上客服的情况下,被不停催款,表示了歉意。
至发稿前,滴滴出行方面已为老人关闭通知短信,并由相关人员致电倪老伯解释情况并致歉。
记者在搜索平台键入“滴滴客服电话打不通”等字样,显示有2800多万条搜索结果。目前,因存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滴滴出行APP已被下架整顿,同时在支付宝终端也查不到滴滴出行小程序。采访中,滴滴出行方面表示,如乘客要反映问题,除400电话外,建议在微信小程序中绑定手机号,在线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