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调整“转身”   家长自寻“方向”

2021-08-26    作者:本报记者 吴玮


  

  8月24日,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对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作出了具体部署。

  开学之前,本是各大培训机构的咨询与报名高峰,上海“双减”政策的发布,无疑对培训机构产生不小影响。记者了解到,大量培训班已开始“紧张转身”调整:或退班退款,或更改上课时间,或转换课程。与此同时,部分家长也在急急忙忙寻找不同的选择,有的试图寻找其他的补课方式,有的把目光转向素质教育培训,有的决心“躺平”开始家庭教育。

  

  

  

焦虑派:周五晚上成“抢课香饽饽”

  

  

  “我的鸡娃目标是孩子能上个普通高中,考个本科。但现在考高中比考大学难多了,不补课不行!”家住静安区的朱女士说,儿子即将升入初一,数学和语文相对弱一些,因此长期在某校外培训机构上课,“每周六上下午各一场,效果还不错。”但不久前,该机构通知朱女士,“由于开学后双休日一律不准排班了,如想继续上课,只能调整到周一到周四的晚上”。朱女士一下子蒙了:“孩子五点放学,补课一补就是两个小时 ,回家还得做作业,那得拖到几点才能睡觉?第二天还得上学,学习效果能好吗?”

  在朱女士的强烈要求下,培训机构松了口,表示周五晚上“只剩一个名额”,并催促朱女士快点决定。“秋季学期补课问题是解决了,但我还是比较担心之后机构会不会以各种理由再把我们挪出周五晚上的热门时段,或是根据时间段的冷热门程度实行不同的收费,到时候名更难报,”朱女士仍然担忧着。

  采访中,坚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也要给孩子补课”的,有一大部分是初高中毕业班学生的家长。李先生的儿子明年就要中考了,在这节骨眼上,他也急了。“平时的晚上肯定是没时间的,现在双休日不允许补课了,那只能找其他法子。”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儿子班级的家长群里早就炸开了锅,基本每个家长都在想法子“让补课进行到底”,还有家长甚至提出了“众筹私教”的想法。李先生无奈地说,他也支持给孩子“减负”,但“学历永远是硬实力,不能因为家长的不努力,让孩子失去竞争的机会”。

  

  

  

中间派:“多囤点网课总没错”

  

  

  “我们早就把线下课转成了线上课,当时就是考虑到线下课需要大量往返时间,所以选择了在每周二、五晚上在家上网课,也都是老师一对六进行直播辅导 。”家住长宁区的余先生虽并不担心时间上的安排,但也有烦恼。“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说,今后外教的课会越来越少,存量的课时用完了就不会再上新的了。”于是,余先生咬咬牙,一下子花了5万元买了上百节的外教课时 ,“课时囤着总能用到,就怕以后想学了,连课时都买不到了”。

  还有家长则开始购买各种教辅APP上的AI课(人工智能录播课)。“学拼音、数学思维、英语启蒙、绘本阅读、乐高搭建……估计七八门课是有的,基本一门课在1000~2000元不等,有的是有期限的,比如一年内,有的是解锁课程终身可看。”邓女士的儿子即将升入小学,虽然没给孩子报课外班,但网上有的热门儿童教育APP,她的手机里一个没少。“今后学科类课外培训肯定会越来越紧。囤点课,孩子平时想看就看,多少总能学一点;不想看了,以后还能回放。”邓女士坦言自己很矛盾,既想着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又担心孩子上了小学跟不上,“囤点课,感觉我为孩子的教育也做了不少,自己就没那么焦虑了。”

  

  

  

“佛系”派:把多样性还给孩子

  

  

  相对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生的家长,小学低年级的家长显然更“佛系”。

  “开学后先不续课了,孩子晚上也要预习复习的,上网课的话,时间太晚,而且一直看电脑,对孩子眼睛也不好。”家有三年级生的王女士说,和家里人商量后,决定把女儿的英语课停了。“这几天跟女儿原来的英语培训机构沟通,发现他们也在转课的过程中。政策规定小学期末不考英语了,再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英语应试学习上,我觉得没必要。”王女士说,后续会根据孩子兴趣,可能在双休日去学门艺术类的课,如画画。“感觉双休日一下子空了出来,那索性让孩子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王女士坦言,最近她已开始咨询,发现沪上少儿绘画班报名趋热,咨询了好几家机构,都已满额。

  同样,孩子上小学二年级的周女士也给孩子退了英语课 ,“周末准备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去看看博物馆,逛逛公园。”周女士说,孩子开了眼界,也是一种学习,她已决定彻底“躺平”开始家庭教育,“最近家长群里都在讨论开学后的补课问题,其实家长们也可以改变一下‘不补即输’的想法,不要这么焦虑。”

  在一些培训相关主题的网上论坛和微信群里,家长们讨论激烈,也看得出很焦虑:“学科类培训今后只能在平日,对于孩子来说会不会‘越减越累’?”“手中囤了这么多课,机构现在在劝我们转换课包,但是学点什么好呢?”对此,家长们坦言,在调整孩子课外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孩子学习情况,又要为孩子兴趣发展留出空间,找到“平衡点”着实不易。

  

  

  

上海“双减”政策要点:

  

  ●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五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90分钟。

  ●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 2个小时、结束时间一般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初中学校可探索在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班 。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 、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

  ●线下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 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 ,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

  ●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 ,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