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遗产制作一份遗物清单”

民法典增加遗产管理人制度后,首次委托专业人员参与清理遗物

2021-08-21    作者:本报记者 彭玥

 

  近期,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爆红网络,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一不为人们所熟知的职业 。而在我们身边,“遗物整理”也从屏幕来到了现实。四个月前,80多岁的黄老先生(匿名)去世了,无儿无女的黄老先生将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自己十几年前相识的护工郑阿姨(匿名)。

  近日,公证处特地委托了专业的整理师对黄老先生的遗物进行了清点。这也是民法典增加遗产管理人制度后,首次委托专业人员参与清理遗物的案例。

  

  

  

  生前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老人将全部财产遗赠护工

  

  

  黄老先生和老伴一生相濡以沫,虽未生育,但感情甚笃。二老在上海市中心有一套旧式产权房,老夫妻晚年一直生活在这里。十几年前,老伴因病住院,黄老先生便为老伴请了护工郑阿姨代为照护。渐渐地,老先生发现护工淳朴、勤快、为人厚道,老伴出院后和郑阿姨一直交往,逐渐熟悉起来,像一家人一样。后来老伴病重,郑阿姨协同黄老先生照护至老伴离世。

  老伴去世后,郑阿姨尽管还做护工,但工作之余经常过来照护黄老先生。两年前,老先生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生活堪忧,考虑再三,决定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和身后事托付给郑阿姨,死后自己的房子以及其他财产均遗赠给郑阿姨。随后,黄老先生与郑阿姨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还请了两位监督人监督扶养协议的履行。今年4月,黄老先生与世长辞。

  

  

  

  专业整理师进行遗物清点制作完成50多页的清单

  

  

  接到公证部门的电话时,整理咨询师西卡有点意外。她没想到,会这么快在上海接手这样一个案子。2020年4月,武汉解封后,西卡前往武汉,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西卡数次往返武汉,帮助3户家庭做了遗物整理。作为整理咨询师,西卡常做的整理多为家居整理,可一直希望承接遗物整理的西卡多年来都未曾想过,武汉的家庭成了她的“第一次”。

  不过,与武汉更倾向于情感上的遗物整理不同,黄老先生的遗物整理则是为了清点遗赠中所述遗产,保证遗产处理更公平、透明、合法。

  整理的过程也会有所侧重,比如格外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遗物中是否有具价值的证券、收藏品等,是否有老人的信件、日记等,这些都是在公证员的监督和要求下完成的。经过两天的整理,西卡完成了黄老先生居住的那套房屋内的遗物清点,并将所有遗物登记造册,制作完成了50多页、附有物品照片的遗物清单,拍摄图片视频资料超过50G之多。西卡告诉记者:“日常的家居整理交付时只有报告和收纳导图,而遗物整理中不仅要制作遗物清单,还要有委托人房屋户型图、物品具体位置、辨识标签等。”

  

  

  

  清理遗产制作遗产清单是遗产管理人的首要职责

  

  

  “能办理这样一个遗产继承的案子,我们也很兴奋。”处理该案的公证员告诉记者,这是民法典增加遗产管理人制度后,首次在清理遗物中委托专业人员对遗物进行清点整理的案例 。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七条明确: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 、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等属于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公证员告诉记者,一般家庭的遗产继承并不需要清点遗物,因此也并不需要整理师的介入。在遗赠、遗产无人继承或是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等特殊情形下,才会有针对性的委托专业整理人员参与遗产的清理。“进行遗物清点的主要目的是清理遗产和发现遗产线索,准确制作遗产清单”。

  不过,目前,专业的遗物整理行业还没有形成,也没有相应的市场规范,但黄老先生遗留的财产种类繁多,还有很多财产在哪里,郑阿姨也不知道,是不是黄老先生的也不确定,因此,公证员告知郑阿姨为了保证她制作的遗产清单的准确性,应当由专业的遗物整理师介入。

  “在没有专业整理师之前 ,涉及遗物清点的案子时,这些工作都是由公证员自己做的 。”公证员认为,在财产种类越来越丰富 、行业越来越细分的今天,将遗产处理中的遗物清点、整理、估价、保管等给专业人员来做,保证了司法活动的公平、透明,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国富民强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