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公园像小山坡一样,看上去不太起眼,但它一半在上海,一半在浙江,是座有‘故事’的公园。”在金山区枫泾镇下坊村与平湖市新埭镇泖河村接壤地带,有座正在建设的沪浙毗邻党建公园。这里原先是存在20年之久的跨省垃圾堆场 ,在毗邻党建机制引领下,两个村携手将其“变废为宝”。近日,两地共同宣布,这座公园已初具形态,绿化工程已竣工。未来,还将成为两地居民的“跨省”议事场所。
垃圾山“消失”,只见樱花林
沪浙毗邻党建公园位于枫泾镇下坊村与平湖市新埭镇泖河村接壤地带,占地约50亩,其中20亩在下坊村,30亩在泖河村。绿化工程近日竣工,园内栽种的千棵樱花树成功存活 。如今,每天傍晚和清晨,都有不少下坊村、泖河村和相邻村子的村民前来散步。
此情此景令两地村民们十分感慨。一位年近七旬的下坊村村民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就是两个村集中堆放生活垃圾的场所,8年前,当地的生活垃圾开始被送至别处进行处理 ,但多年来形成的垃圾堆场仍有2米多高。一位家住泖河村的村民说道:“以前每到夏天,东南风一刮,臭味全飘过来了,大家都不敢开窗。这块地方靠近家门口的泖潮河,一碰到下雨天,垃圾污水就往河里淌,河水变得又脏又臭。”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枫泾镇和新埭镇党委决定携手整治“垃圾山”。2019年1月,整治工程正式开工,“垃圾山”逐步被改造成一片生态林。
两地携手,啃下“难啃骨头”
整治“垃圾山”绝非易事,下坊村“两委”委员项燕对此深有感触,“早在多年前,这一问题就得到了两地政府部门的重视,但碍于行政区划不同,‘垃圾山’成了‘难啃的骨头’。”
她表示,两个毗邻村在2018年开始结对共建,双方互派人员交叉任职,她和泖河村的同行分别听取了对方村民对“垃圾山”的看法。根据村民们的意见,两地决定共同出资开展清理垃圾 、复耕绿化、选择树种和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工作。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后 ,双方合力清除“垃圾山”上的大量生活垃圾。此后,新埭镇提供了千棵樱花树树种,其中包括早樱和晚樱。去年起,枫泾镇对这里的土壤作新一轮采样检测和二次无害化处理,确保这些树木的存活率。
据下坊村村委会书记蒋士军介绍,开工之时,这块区域就被计划改造成沪浙首个毗邻党建主题公园,随着绿化工程竣工,如今建设已初具形态,计划于明年下半年正式开园,“两个村计划开展园内步道和议事亭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让这里成为两地村民交流议事的新场所和闲暇小憩的好去处。”
自下坊村与泖河村开展毗邻党建以来,双方联手开展的不只是整治“垃圾山”。如今,两村共同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主题党日、点亮微心愿和河道巡查等活动,且均已实现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