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母亲晒幸福

2021-07-01    作者:姜淑香 口述 瞿光唐 整理

  

  我出生于1919年,今年102周岁。我亲眼看到旧中国积贫积弱 、民不聊生。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了压在咱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摘掉了“一穷二白”的帽子,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我老太婆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托党的福,我如今耳聪目明,身体硬朗。

  我的3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现均已退休,并成为爷爷奶奶级的老人。老伴1993年去世后,我曾一度独居乡下。虽然也经常去子女家小住,但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里住腻了,感觉还是乡下好。水土好空气新鲜倒在其次,主要还是有“人脉”“故土难离”。隔三差五邀几个邻居打打牌、拉拉家常,消磨时光。每次有牌友光临,我总要拿出子女们、亲友们孝敬的茶点招待。特色茶点来自全国各地,琳琅满目,让牌友们既饱口福又饱眼福。我在介绍各地名特优茶点的同时,时不时感叹一句:“想当年,地主老财家也未必吃得上这些稀罕物啊!”

  我在门前屋后的自留地上,种满各种各样的蔬菜,除草施肥培管,可以动动筋骨。时常有慕名前来探寻长寿之道的,我乐不可支,学者似的正儿八经地总结归纳起来,由子女代笔后写成《母亲的养生经》在报刊发表。

  子女们工作忙家务繁,路途遥远,不可能每天陪伴我左右,只有“常回家看看”。十多年前,他们给我安装了电话,兄妹几个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和我联系,及时了解我的生活起居情况。两个堂侄子就在附近,也经常过来照应。2001年秋某日,83岁的我突发胆囊炎,好心邻居连夜打电话联系我子女,得到了及时救治。当年我家安装电话,为左邻右舍第一家,电话安装伊始,我就广而告之,意在给乡邻提供方便。此后,有去外地打工的,有小孩在外地读书的,遇到急事,偶尔来我家打个电话十分方便。每当乡邻千恩万谢满意而归,我总不忘叮嘱:“常来啊。”

  过去,外出旅游似乎只是城里有钱人的“专利”,但我这个资深老农民倒也时常享有。我经常去上海女儿家小住,到过杭州、厦门等地旅游。92岁那年,我在女儿、女婿、外孙的陪同下去了心仪已久的首都北京,瞻仰了毛主席遗容,登上了八达岭长城,返回时还顺道游览了南京。大孙子在上海工作,有时特地回老家接我。另一个孙子远在南宁,我在儿媳妇陪同下,在那里一住就是50多天。还有一个小孙子定居在万里迢迢的大洋彼岸,如果长时间乘坐飞机身体能够适应,我真想也去外国的土地上走一走,看看那里的异域风光。这些年,我让子女们把旅游照片整理出来,或放入相册,或压在书桌玻璃板下,遇到客人来访,就充当讲解员。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一些亲友、乡邻受我影响,居然也成了驴友,幸福感满满。

  我曾有过苦难的过去,幼年丧父,在豆腐作坊做过童工,在纺织厂当过挡车工。老伴去世后,我拿着遗属生活补贴,还有农村尊老金、新农合医疗保险。农村公交化之后,持有公交免费长寿卡。子女们时常给一些零花钱,我根本花不了。从昔日的“地狱”到如今的天堂,反差悬殊。毕淑敏说过:“苦难之后即幸福。”我虽没有多少文化,对此却感悟深刻。

  为感党恩,我不忘回报社会,经常默默地资助贫困乡邻,自费修桥铺路。对这些,我总是低调处之。我深知,没有过去那么多好人的拉扯帮助,哪有我老太婆的今天?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在晒幸福的同时,也祝愿普天下的炎黄子孙都健康长寿,期盼党的新时代伟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