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朱德总司令的马夫老谢的影子在我的脑海里就会越来越清晰,往事历历,我的思绪回到了40多年前。
1971年秋,我作为上海70届知青来到安徽省宣城县朱桥公社插队。无意之中得知邻镇新河庄有一个姓谢的老党员,曾经在红军长征时期为朱总司令当过马夫。我十分敬慕他,由于被水阳江所隔而一直无缘相见 。
1973年夏,我到县里参加知青会议,抽空去县烈士墓地瞻仰革命先烈。漫步间突然听到嘤嘤的哭声,循声而至才发现一位 60开外的老人正伏在一块字迹模糊的墓碑边伤心地哭泣。我决定一探究竟,于是默默地陪伴在侧,待老人心情平静以后才和他聊了起来。
指着墓碑,老人告诉我,这位烈士是个老班长,在一次长征行军途中遭遇日寇的机群,为了掩护战友,老班长把他和同志们推进一条小沟,自己却暴露在敌机之下。战友们只见老班长跃上战马,向小沟相反的方向驰去,成为敌机扫射的目标而壮烈牺牲。老人还告诉我,这名老班长住在新河庄,每逢老班长的忌日他都要来此祭奠缅怀。
原来眼前这位老人就是我要寻访的老谢!我拉起老谢来到一个小饭馆,一碗白干、一碟猪耳朵就打开了话匣子。交谈中得知,老人早年投身革命,在长征和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朱德总司令的马夫,深得总司令的好评。由于工作需要回到地方后,他深感自己没有文化谢绝了县领导的安排来到村里放牛,一放就是20多年。50年代末60年代初,社里刮起了共产风,村里饿死了人,老谢看不惯社里的做法,不顾别人的阻拦毅然进京找老首长诉苦、反映情况,得到了朱总司令的支持。老人回村后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在生活上从不提特殊要求。谁家有困难老谢总是热心相助,自己却过着简朴而平静的日子。由于不喜欢谈及自己不凡的历史,老谢已将自己融入普通村民之中。只有过年过节县、社领导前来慰问时,才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老人要求领导不要再来关心他,要多关心困难的农民。他常说,比起烈士我真是太幸运了,我们都要想着人民群众。看着老人朴素的衣着,听着他谦虚的话语,我心里充满了对这位有着光荣经历的老人的敬意。
以后,我在田里劳动时曾多次隔着江远远地看见老谢边放牛边割兔草,偶尔也会互相招招手致个意,但无缘再见面交谈。直到我回城后的第二年才从老乡的来信中得知老人病逝的消息,并知道老人的墓就在江边的小丘上。闻此,我难受了好久好久。
老谢居功而不自傲、心里想着群众、疾恶如仇的高贵品质时时鞭策着我。我想,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就是千千万万个老谢这样忠诚于党的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不懈努力的结果么?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在思念老谢之余,深感“长征力量”的伟大和深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暗下决心,要像红军老战士老谢那样,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一切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