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即将来临,沪上各家老字号的“粽味”正在街头飘香,除了传统的蛋黄大肉、赤豆、豆沙等经典口味,老字号们也纷纷引入“跨界”新口味,有鱼肉“加盟”,也有爆浆珍珠,还有糟卤入粽。推陈出新的各类口味吸引了市民争相排队尝鲜。
糟卤首次加入粽子“大军”
“我买过邵万生的糟卤,天热时也喜欢糟点鸡爪、猪爪,但是从来没吃过糟肉味道的粽子。”在“万物皆可糟”的邵万生南京东路总店,家住瞿溪路的张老伯排队买了5包糟肉粽,打算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尝尝鲜。在糟肉粽柜台前,排满了前来尝鲜的爷叔阿姨们,一旁的工作人员不时用推车推来几箱粽子,为柜台补货。
“我们今年推出了糟肉粽、糟肉蛋黄粽,还有紫米蜜枣、山药豆沙口味的竹筒粽等五个品种。”总店经理严先生告诉记者 ,其中糟肉粽是首次研发的新品种,今年春节过后开始了研制,经过几个月的调整配比和口味后,新近刚刚上市。“上市后很受市民欢迎,目前这一品种每天要卖5000只左右,因为供不应求,现在只在南京东路总店有售。”严先生补充说道。
据了解,和常规粽子包的是生米生肉不同,邵万生的糟肉粽里包裹的是熟的、糟卤过的五花肉和糯米,其中五花肉还保留了肉皮,“买回去可以稍微加热一下食用,或者直接冷食,糟卤过的肉和糯米吃起来,别有一番味道。”工作人员介绍说。
鱼肉首次入粽,还有“爆珠”新款
在福州路上杏花楼总店,各式粽子摆满了柜台,现制现售的、真空包装的,还有礼盒装的,林林总总不下几十个品种。记者注意到,形状上有枕头粽、小脚粽、五角粽等,口味上有广式鲍菇腊肉、酱汁排骨、腐乳肉、赤豆蜜枣等十多种咸甜口味,一只750克的裹枕王粽里包裹着糯米、猪肉、鲍鱼片、花菇、鸡肉、鸭肉、干贝、虾干等十多种食材。
“今年礼盒装推出了 13款,最近预订很火热,现制现售的粽子今年有9种口味,两款新品是双黄鲜肉烤鳗粽和蜜香红豆爆珠粽。”杏花楼中式面点高级技师章吉泉介绍说,今年首次尝试了用鱼肉入粽。“鳗鱼通过秘制酱料腌制后,和软糯香浓的糯米搭配,再加上五花肉和蛋黄,合理配比,口感上层次非常丰富。”章吉泉表示,因为鱼带刺而且有腥味,市面上从来没有用鱼肉来做粽子,此次在研发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地尝试配方配比,才有了新品的出炉。而蜜香红豆爆珠粽选用了比赤豆更为软糯的红纳豆,加入特制红豆爆珠,吃起来有“跳跳”的感觉,糯米则加了猪油,吃起来特别香甜,也吸引不少老人买来尝鲜。
黑毛猪肉粽一天卖5000多只
在新雅粤菜馆门口,一位“粽娘”正在现场包粽子,十指翻飞之下,四大块肉很快被裹入糯米之中,圆滚滚的粽子一上秤,一只足有250克重。“我去年就买过,粽子很香,这次多买几只带回去,送给父母。”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王女士买了10只黑毛猪肉粽,还“搭”买了几只乌米豆沙粽,“这样咸的甜的都有了。”王女士笑着说道。
“今年我们继续主推净重250克的‘黑毛猪肉粽’,选用的是西班牙伊比利亚黑毛猪肉 ,这种猪肉是以火腿闻名的,非常香,我们每只肉粽里肉的用量达到二两以上。”新雅行政总厨资深级国家烹饪大师黄任康介绍说,特大黑毛猪肉粽的研制前后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从猪肉、糯米的选材,到酱油、糖的配比,不断地调整和尝试,以追求肉味浓厚、软糯适中的口感。推出四年来收获了许多“回头客”,现在随着端午节临近,仅黑毛猪肉粽这一品种,每天销售量就达到5000多只。此外,新雅今年全新推出了紫米八宝粽,紫米、红枣、绿豆、红豆、蔓越莓、核桃、蜜枣、莲子等“跨界”组合,一上市就收获了不少“新粉”。
老字号新品、经典两不误
王家沙、沈大成、德兴菜馆、宁波汤团店等多家老字号中 ,传统的大肉粽、豆沙粽、蛋黄肉粽等依然是深受市民欢迎的经典款,有的老字号也新推了腐乳、干贝、牛肉、紫米等口味。
前不久重回老城厢的德兴菜馆,其复兴荟店点心档口前排起了小长队,市民们正在购买粽子,大多人手一大袋,工作人员说,这些天每天的肉粽销量都在2000只以上。除传统的肉粽和蛋黄肉粽以外,新推的紫米八宝粽也很受欢迎。“这个粽子以赤豆、花生、玉米、芸豆、红枣等杂粮为主要原料,口味相对清爽。”店方负责人表示,紫米八宝粽的制作难度体现在所有原料都要煮成一样的软硬度,但实际上各种豆类的煮制时长是完全不一样的 ,只有“老法师”才懂其中窍门。
总体上,老字号粽子价格上与去年持平,有几元钱的赤豆粽、豆沙粽、碱水粽等,也有十多元到二十多元的大肉粽、蛋黄粽、黑毛猪肉粽等。随着端午日趋临近,老字号粽子的线上线下的销售开始不断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