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加装电梯也能分期付款了

银行、企业推专属分期服务方案,居民呼声高,但成功落地者少

2021-05-27    作者:本报记者 吴汝琴 程峰

  

1.jpg

  申请老房加装电梯,也可以分期付款了。日前,市民周先生成功申请了全市首例个人加梯贷款,减轻了他需一次性支出大额费用的压力。

  其实,除了银行贷款形式外,部分电梯加装企业也推出了5至15年不等的分期付款服务。但在居民为“加装电梯专属分期服务”叫好的同时,真正通过这一模式实现电梯加装的案例仅为个位数。

  

  

  

  

银行推“个人加梯贷”缓解一次性出资压力

  

  

  近日,江湾镇街道纪念居民区举行了一场加梯签约仪式,在现场,市民周先生激动不已。周先生家中有老人,上下楼不方便,一直盼望着能尽快装上电梯 。“分摊到我家的费用虽然没多少,但恰好这笔钱急需派其他用场,所以很纠结。”周先生说,后来经过区房管局牵头,他成功向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申请了“个人加梯贷”,“一共2.3万元,首付两成后,剩下的1.84万元便通过银行贷款,还款最长期限为6年,相当于每月只需还款1531元。”周先生说,通过个人贷款,既不影响整楼加梯进度,解决了家中老人上下楼的难题,也极大减轻了自己的经济压力。

  据虹口区房管局介绍,以往老旧小区加梯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加梯意愿强烈但一次性出资压力比较大的居民。因此,房管部门联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了低利率免抵押的“加梯贷”,分期年费率最低仅为2.1%,并针对老小区老年居民多的实际情况,将年龄上限放宽至65周岁,业主本人或直系亲属均可申请 。此外,上海农商银行也推出了个人加梯贷,该行工作人员表示,闵行区已有一位居民申请成功,“在社区宣讲中,感兴趣的居民也不少”。

  

  

  

加梯企业推新服务15年全部费用打包分期

  

  

  记者调查发现,早在银行推出“个人加梯贷”之前,上海就已有部分企业推出了加梯分期付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筹措难题,客观上推动了加梯进程的最终实现。

  浦东新区潍坊九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姜海亮表示,一般而言,老旧小区加梯会面临几个关:征询关、选址关、费用关,有时候前两关都过了,偏偏卡在了最后一关。“去年小区推进加梯工作时,就有部分居民反映,一次性付清数万元加梯费用所带来的资金压力比较大。同时我们也考虑到,完工后维护保养费、电费需要居民长期共同承担,电梯部分零件较贵,一旦需要更换,对于居民而言又是一笔意料之外的大支出 。”于是,居委会与负责加梯工程的上海振华重工商议合作方案,推出了“15年分期付款”模式:企业将一部电梯运行15年的费用“打包”,包括电梯购置费、施工费、维护保养费与电费,再平均到180个月内,居民根据分摊费用,按月分期付款,“这样算下来,即便是居住在顶楼的居民,一个月还款额也不到400元,经济压力很小,同时还免除了维修保养等后顾之忧。”

  在闵行区莘庄镇东湖花园,也曾因为高昂的一次性费用,致使加装电梯项目搁浅两年。直到2019年,上海骋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可实行“按揭月供”模式并获居民认可后,第一台电梯才在东湖花园顺利落成。

  

  

  

矛盾的两面:叫好的同时,成功的寥寥

  

  

  其实,无论是银行推出的个人加梯贷,还是企业实行的分期付款,这种为居民量身定制加装电梯专属分期的服务方案,确实在满足居民加梯需求的同时,为解决“没钱怎么装电梯、钱少怎么装电梯”的问题提供新途径,受到了受益居民的好评。

  然而,从2019年加梯企业首次推出分期付款服务、今年银行推出个人加梯贷服务以来,本市通过加梯意见征询的楼栋逾千栋,但仅有不足10个加梯项目最终采用了类似的资金筹措模式并建成。

  对此,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个人加梯贷金额低、利息低,银行对此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居民也无法通过网络等渠道获悉这项贷款的具体信息,导致申请率很低。

  此外,部分企业方在试水后,也因“风险较大”主动叫停分期付款服务。振华重工在完成2栋楼房的电梯加装后,暂停了小区内其他楼栋“15年分期付款”服务的推广。该公司一程姓工作人员说:“主要是评估后感觉资金风险大,虽然居民和企业签了合同 ,但没有更有力的第三方介入监督。如果一栋楼里有部分居民日后因种种原因拒绝还款的话,企业就会出现亏损。”

  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秦炯分析说,实行加梯分期服务,对企业来说,投入和产出在前期是不成正比的,所以必须有一定量的资金的投入,一旦后期收不回一定比例的资金,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持谨慎态度可以理解”。

  “现在加梯分期服务处于一个矛盾期。一方面是居民很欢迎 ,另一方面是银行或企业不敢推、不愿推。如果发生了房屋交易、出租出借等情况,到时谁来还款?如果小区物业更换,对电梯维保公司进行变更,居民是否还愿意继续还款?针对这些情况其实都没有明确的条例细则,更没有监督体系。”有社区加梯工作室负责人认为,房管部门应该牵头“立规矩”,“比如居民的违约行为可以和其房屋买卖交易挂钩,加强对企业的金融监管,防止企业拿钱走人、居民却要继续还贷等。甚至于企业和银行之间可以联手,同时发挥银行的信贷审核优势和企业的服务优势。这样才能让惠民举措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