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鲜”布袋木偶,让老伙伴爱上“非遗”

闵行区虹桥镇将非遗文化融入到老年健康运动,让健康运动变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

2021-05-20    作者:本报记者 吴玮

  

CHDS1.jpg

  “食指伸直控制木偶头部,大拇指张开控制木偶的右手 ,另外三个手指合作,操控木偶的左手。”5月18日,在闵行区虹桥镇四季源邻里中心,几十位居民手里举着“孙悟空”,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与带领下,学习非遗项目布袋木偶。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布袋木偶,很新鲜也有点难度,但大家学得兴致盎然 ,而这些老人们都是“银发互助”志愿者,在学会这一升级版的手指操后 ,他们会将这一非遗文化传播给更多社区居民,让身边的老伙伴们一起动动手指、活跃身心。

  

  

  

居民首次“接触”世界非遗

  

  

  “我是第一次接触木偶,真的挺有意思的。不过,要做好动作,还蛮难的,脑子和手一定要配合好。”家住万源路的夏阿姨开心地说道,在她的操控下,手里的“孙悟空”一会儿抬脚动手,一会儿挥舞起金箍棒 ,俏皮又灵活。当天,夏阿姨和伙伴们参加了“手部运动防病健脑”主题课程,课程分三部分,跟着专业指导老师和医生学做拍手操 、学习手部经络知识,而“压轴”的就是学习布袋木偶戏。

  “布袋木偶全靠五指来操纵,让老年人学习‘简化’后的木偶操纵动作,可以帮助老人锻炼手部,让末梢神经活动起来,有利于促进大脑运动和身心健康。”现场的指导老师、来自上海心晴社区服务发展中心的社工陆玮东介绍说,漳州布袋木偶戏俗称掌中戏,是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指法细腻、表演丰富,被誉为“掌中一绝”。

  

  

  

让志愿者“辐射”身边伙伴

  

  

  为了将非遗文化引入老年健康运动,今年年初,社工团队专程赶赴福建漳州学习布袋木偶戏多月。“专业的布袋木偶戏从起步到‘满师’,至少要五六年时间,而我们主要学习布袋木偶的操纵动作,将动作系统地简化和编排,适用于老人手部和脑部的锻炼。”对此,上海心晴社区服务发展中心负责人叶文军解释说,将非遗文化融入老年健康运动中,不仅是为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更是让简单重复的健康运动变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

  为让更多社区老人参与到防病健脑的手部运动中,首批公益课程率先授课给社区中的“银发互助会员”。据介绍,闵行区虹桥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推出并实施银发互助会员制,即低龄健康老人既是服务的受益者,又是服务的志愿者,他们活跃在服务中心 ,和更年长的日托老人一起交流、做活动,打造银发“社交圈”。“今后每个月将由指导老师给这些志愿者传授布袋木偶技艺,通过邻里中心的活动,将布袋木偶项目穿插其中,让志愿者带动起更多老人一起操纵布袋木偶,一起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待条件成熟,还可以编排小剧目,让志愿者和居民们学得更有成就感。”叶文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