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岁古香樟“抱恙”复壮抢救紧急启动

2021-05-06    作者:本报记者 吴玮

  

6.jpg

  “在开始新叶的季节,叶子越落越多,颜色泛黄,冒出的新叶却是又小又少。”近日,上海醉白池公园内的“镇园之宝”——一棵有着300多年树龄的古香樟“病”了,经市、区等各级专业人员多次“会诊”“开方”,古香樟的复壮抢救工作已全面启动。

  

  

  

古香樟年老“有恙”

  

  

  步入醉白池公园,在景观的核心位置,编号0781的古香樟现已被多组临时护栏包围了起来。粗壮的树干上缠绕着草绳,大型的钢管铁架一头“扎”在池塘里,一头支撑在树上,分两处支撑着主树干和一侧的主要分枝,树下周边的小绿植全部被清理。记者留意到,和周围的“小辈”香樟树相比,古香樟有些病恹恹,一簇簇叶子低垂着,树干显得较为干枯和“发白”“光滑”,不见了正常状态下的清晰纵列纹路。

  树下方的“古树名木保护牌”标识出这棵古香樟树龄约有325年,是市一级保护树木,相关数据显示古香樟树高20米,冠幅近20米,胸围约4米。

  “经过抢救,古树现在已经有点‘缓过来’了,4月初时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当时叶子掉落了许多。”醉白池公园绿化养护负责人朱权告诉记者,经观察发现古香樟从十多年前开始出现生长衰退的现象,当时经超声波检测发现树体中有空洞 ,但衰退现象并不严重,因此采取“保守疗法”,日常加强养护和观察 。经超声波再次检测,并结合雷达探测查看根系分布情况,发现树体内70%的空洞里有腐蚀情况,入土最深的根系离地面只有 80厘米,必须要对古树施以援手,进行“抢救”。

  

  

  

复壮抢救分步进行

  

  

  园方邀请古树管理部门及市古树养护专家多次进行现场勘查“会诊”。考虑到树木“年事已高”等因素,抢救工作分步进行。前期先行为树体缠绕草绳以减少水分蒸发,对树身加装了支撑以防止倒伏。随着天气升温,再对其根系实施复壮救治 。

  目前在古香樟四周,地面上挖有十多个孔洞,洞口被铺盖着一层稻草。“稻草的作用是用来透气保湿和防晒。”朱权介绍说,当时勘察古树土壤情况堪比“考古”,古树根基处经由小铲子、小刷子小心翼翼地“打开”,市古树专家观察内部发现,土壤呈现出如蜂窝状的空洞,与预料的一样,由于临水生长,水土流失严重,根系无法很好地接触土壤,造成营养“断层”。

  经过对开挖出来的根系全面检查,专业人员对已发黑、死亡的根系进行了修剪剪除 ,对好的根系实施消毒、杀菌,喷施生根剂、消毒等“手术”。在筛去了土壤中的石块后,混合原生土、营养剂、酸性营养土的土壤再次被回填。而为了防止夏天雨多造成积水,孔洞将在夏天到来前被填平。下一步,工作人员还将搭设脚手架,对古香樟进行细致修剪和对叶片“上药”,采用叶面追肥措施,减少水分蒸发,以保证树木生命系统的水分平衡。

  由于树木复壮需要日积月累的养护,对此古树专家预计,此次复壮抢救工作将持续两到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