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夜饭、贴春联、拍新年短视频……“老外院长”和老人一起过春节

想让中国“爷爷奶奶”见证自己的婚礼

2021-02-13   

1.jpeg

2.jpeg

“早,早,今天感觉怎么样,昨天睡得好吗?”走进位于杨浦区控江路上的海阳老年公寓,见到刚刚锻炼好身体的成老伯,阿娜西用熟练的中文热情地打着招呼。听到阿娜西的声音后,不多时,老人们都从自己的房间里走了出来,围绕在阿娜西身边,开心地聊着天。“她心眼好,人又亲切,我们都很喜欢她,都叫她‘西西公主’。”88岁的刘阿婆笑着说道。去年5月接受本报采访时,阿娜西是青浦区练塘镇九峰养护院的“老外”院长,也是200多位老人口中的“妹妹”。如今,这位来自拉脱维亚的“80后”姑娘,转岗至养老院所属海阳集团市场部工作,虽然工作内容有了转变,但热爱养老事业、喜爱和老人打交道的她,依然时常去养老院里陪伴老人。
  
  和“爷爷奶奶“一起过春节
  
  “我们贴对联吧!”时至中国的农历新年,和老人们一起过春节的阿娜西拿起红色对联,和大家一起贴了起来。“我属牛,你也属牛,太好了,都是本命年!”当得知一起贴春联的96岁成老伯也属牛,“小牛”和“老牛”开心地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一旁的老人们看了都高兴地笑了。
  因疫情防控需求,今年春节,老人们继续“宅”在养老院里,为了让老人们过年过得开心又有点新意,阿娜西和大家一起吃年夜饭、贴春联,还特意赶在春节前到集团下属的每个养老机构,给老人们拍新年短视频。
  “过年喽!新年好!新年快乐!……”视频里,老人开心地互道祝福,一张张洋溢着欢乐的笑脸,也“带热”了养老院里的节日气氛。“视频会在养老院里播放,给老人看,给家属看,过年了,大家要一起高兴呀!”阿娜西乐呵呵地说,在她心里,早已把养老院里这些“爷爷奶奶”们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贴上春联,阿娜西走进老人们的房间。“刘妈妈,我们一起敲琴好吗?”阿娜西轻轻蹲下,拿着玩具小扬琴,耐心地带着老人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敲了起来,看到刘阿婆连贯地敲完一首《两只老虎》,两人像孩子一样开心地欢呼起来。“现在我转去市场部工作,平时工作很忙,但是我每隔几天就来这里看他们,他们看到我,都非常开心。”阿娜西说,海阳老年公寓其实离公司总部不远 ,她有空时就会骑着共享单车赶过来,虽然只逗留半个多小时或一个多小时,但能陪着他们聊聊天,她和老人都倍感欣慰。
  
  学会用老人的话和老人说话
  
  十几年学习、生活在上海,再加上两年前在青浦九峰养护院做院长,语言已不再是横亘在阿娜西面前的难题 。而和老人们相处久了,阿娜西深深体会到,和老人们打交道,需要耐心、爱心,更要学会用老人自己的语言和老人说话。如今已能听懂上海话的阿娜西,在和老人们沟通时,时常会用老人常说的本地话字眼、词汇,“有时说上海话,不标准,但他们听了很开心,他们会觉得你和他们一样,没什么不同。”快人快语的阿娜西说。因为工作关系,她常和来自社区、企业的志愿者沟通,她也把这个心得分享给了年轻的志愿者们,让他们更快地“破冰”和老人们之间的互动。
  十几年前,因为被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阿娜西从家乡拉脱维亚来到中国上海,在复旦大学学中文、学法律,读完本科、硕士后,又先后在多家企业做过金融、管理等工作。2018年底,她加入海阳集团担任集团总裁助理,第一次接触到了机构养老服务项目,由于法律功底好、懂管理,喜欢做慈善公益,2019年,她担任九峰养护院院长,也成为养老行业里少见的外国人。“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我很喜欢中国的老人,他们也很喜欢我。”在阿娜西看来,工作虽然繁忙,却让她收获到来自老人们的信任和喜爱 。
  “10号线15分钟、17号线40分钟、青蒸线(编注:老朱枫公路蒸淀――漕盈路站)30分钟……”如今,想念九峰养护院里的爷爷奶奶们时,阿娜西依然会一早从徐汇区的家里出发,赶去看望他们。“我还想把自己的婚礼办在青浦养护院里。”在采访中,阿娜西落落大方地透露,她有计划和恋爱四年的中国男友步入婚姻的殿堂。“等疫情形势好转,我想在养护院里办自己的婚礼,这样很有意义,不仅仅是因为我穿上了漂亮的婚纱,还因为爷爷奶奶们看到我结婚,他们会非常开心的!”□本报记者 吴玮
  
  图片说明:阿娜西给老人们拍的新年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