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本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日子,可根据最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本市的养老机构暂停探视 、严格出入管理,这让原本准备回家的住养老人和院内工作人员改变了计划。记者通过视频、语音连线采访了解到,沪上绝大部分养老机构的老人都将留在院内过春节,而为了照顾老人们,机构员工的春节留沪率也创下新高 。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一个个临时组建的“大家庭”将如何度过牛年春节呢?
90岁网红奶奶“女团出道”
春节前夕,曾模仿世界名画爆红网络的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网红”奶奶们,再次出镜拍摄了最新的“女团舞”照片和短视频。记者了解到,这次参与拍摄的是9位高龄奶奶,平均年龄为90岁。该院社工为奶奶们提供了服装和墨镜等道具,而奶奶们的化妆师也由社工和护士们担任。据悉,奶奶们拍摄的小视频近期会在该院的抖音号上线 。
今天是除夕,杨福院新大楼2楼的“屋里厢”休闲吧将会上演一场迎新春歌会,20多位老人将唱响《打靶归来》《卖报歌》等经典老歌。该院社工部工作人员罗鑫说,在春节7天长假里,社工将组织院内老人参加5场不同类型的节庆活动,包括1场迎新春歌会、3场游戏活动和1场新春观影活动,“我们还把其中2场游戏活动分别送到院内不同楼层,方便老人就近参与。”
院内专享钢琴音乐会
春节前,徐汇区乐缘养老院就组织员工除尘、挂灯笼,住养老人许晓敏还特意写了形式各样的“福”字送给老人们(右图),“今年是牛年,我写了个带有‘牛’的福字,希望今年‘牛’转乾坤,大家都牛年大吉。”许伯伯说道。
与此同时,一场迎新春钢琴独奏音乐会正在等着老人们。该院院长包勍颀告诉记者,为了让院内老人过个有仪式感的春节 ,他特意为大家安排了一场有10首曲目的钢琴音乐会,而演奏者则是自己学琴多年的儿子包启杭。
记者还了解到,虽然传统圆桌年夜饭因为疫情取消了,但该院从大年三十开始为老人加餐,其中有蛋饺、虾仁、蹄髈等不少新年必吃菜式。“虽然不能围坐一桌吃年夜饭,但年味一点也不少”。
团团圆圆吃大餐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不少大型养老机构的传统年夜饭都取消了 ,难免少了围坐在一起的乐趣。而闵行区江川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日托老人就不同了,因为人数不多,这里仍坚持为老人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提前吃了顿团圆饭。10位日托老人围坐在一起享受了难得的热闹和温馨时刻 ,平时熟悉的护理员们此时则变身为服务员 ,围着老人们说说笑笑、帮老人们添水夹菜。
酱香牛肉、白斩鸡、土豆沙拉、梅菜扣肉、清蒸鳜鱼、白灼大虾、全家福、水饺、八宝饭……14道菜、2道点心,还有水果和饮料,如此丰盛的大餐是老人们没想到的,“今朝太开心了,他们想得真周到。”日托老人开心地说。
该中心负责人王一鸣告诉记者 ,原本想跟一墙之隔的江川街道长者照护之家的两位住养老人一起吃年夜饭 ,但受疫情影响,只能分开过,“但隔墙不隔爱,两家机构相互配合,让老人们开开心心地吃了顿年夜饭。”王一鸣希望,明年此时,两家机构的老人能围坐在一起共享新年盛宴。
除夕包饺子守岁辞旧迎新
今年的春节对于长宁区社会福利院的老人们来说有点特殊。由于原院址大修,院里的住养老人们被临时安置在其他养老院内。尽管如此,该院员工仍与临时安置的安馨敬老院一起分工合作,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愉快的牛年春节。
腊月初八,该院“品尝美味腊八粥,共享和谐吉祥年”的新年预热活动就开始了,当日,住养老人和院内员工们共同品尝了上海玉佛禅寺、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专程送来的香甜腊八粥。
春节前几日,院内还专门组织员工贴窗花、挂灯笼、贴春联,不仅如此,临时安置在安馨敬老院的老人们还将坚持开展“除夕包饺子守岁”的福利院传统活动,“除夕晚饭后,留沪非岗位上值班的工作人员将会一起看春晚、包饺子,包好后送给在岗位上工作的职工以及没有入睡的老人。”长宁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周天赤表示,这是我们每年辞旧迎新的传统,也是一个“大家庭”过年的仪式感。
小菜园里体会田园生活乐趣
在闵行区梅陇镇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院长钱文才告诉记者,今年的年夜饭专门为老人们准备了21道菜,代表2021年,其中不乏白斩鸡、白切羊肉、走油肉、鳝筒、三鲜汤等本帮特色菜,点心则是年夜饭必选的馄饨和八宝饭,“这些都是农村老人过年常吃的菜品,寓意团团圆圆、吉祥如意。”
春节前夕,院内组织员工和老人们一起挂灯笼、贴窗花、贴福字,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从年初一开始,天天有活动。”钱文才介绍说,为了让老人们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春节 ,院里特意为老人们准备了各种文娱活动,猜灯谜、跳健康操、下象棋……如果想见家人了怎么办?“我专门买了一部大屏幕手机 ,可以让老人们跟亲人家属视频拜年 。”
节日期间当然不能只待在房间里 ,为了能让老人的身体得到锻炼 ,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的院墙内还多了一片 “长者田园”,这片菜园平时由院职工打理 ,春节期间,老人们出门不方便,可以在院内为小青菜松松土、浇浇水,体会劳动和收获的乐趣。“别看这一小片菜园,这可是老人们最喜欢的地方了。”钱文才说道。